首爾(西大門區) , 新村・梨大

“梨大時尚街”是年輕女性們的時尚之城。與其它地區不同是的,這裡以面向十七八歲到二十三四歲之間這個年齡段女性的產品居多。沿著從地鐵2號線梨大站出口通往梨大正門方向的路,走進左側的胡同,小小的街店鱗次栉比。穿小巷,逛街店,感覺自然非同一般。“梨大正門”右側的胡同內則多是走個性路線的設計師店。 近年來,“梨大時尚街”也在發生一個新變化——大型購物商城正逐漸取代大大小小的街店開始出現。雖然並未完全改變“街店”這一概念,但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余地。代表商城是YESapm,由於毗鄰地鐵梨大站出口,交通便利。購物商城前面有一個廣場,能經常看到購物之余在此休息的人們。露天舞台上則經常上演各種活動或演出,已經成為梨大前的新地標。商城後方是一個街店密集的地區,顧客也可以順便到此一遊。  


首爾(麻浦區) , 弘大

位於首爾麻浦區的Dongjin市場,是延南洞唯一的傳統市場。平日與一般市場沒有什麼差別,但每逢週末就會華麗變身,成為週五夜市、週六7日市場、週日市集等集美食與文創於一身的特色市集。週末的市場呈創意市集形態,販售手工藝製品、城市農夫自家栽培的農作物等,以及各式各樣的美食,同時還會進行烹飪工作坊與各種活動。


首爾(麻浦區) , 弘大

這家位於弘大京義線林道入口,名為“Cafe Comma 2Page”的咖啡店。正是韓劇《明天和你》中,拍攝馬琳(申敏兒飾)坐等素俊(李帝勳飾)的場面時所在的拍攝地點。這家咖啡店由韓國知名的出版社“文學社區”所創辦,店內的書架足有4米之高,陳列著超過5000余冊的圖書。一層在設計的過程中,靈巧的運用了旋轉式書架對空間進行了規劃區分,並且還通過落地玻璃窗,使陽光可以充分的照射入店內,非常適合深度閱讀。 二層則採用了閣樓書齋式的設計,充滿了幽靜氣息。店內的圖書除了剛出版的新書(九折),其余的圖書在購買時都可以享受半價優惠。咖啡店的營業時間為每天早晨7點30分。  


首爾(龍山區) , 梨泰院・龍山

作為第一個進駐百貨公司的皮製品品牌,North Beach自1987年在梨泰院開幕以來,一直深受人們的關注。曾多次被雜誌及廣播媒體報導,是梨泰院極具代表性的皮製品商店。女性皮夾及毛皮類商品特別受到歡迎。


首爾(中區) , 市廳・光化門 

位於市廳站的儒林麵館是堅持50年傳統的餐廳,從過去到現在共歷經3代經營,儒林麵館的菜單共有6種,料理堅持使用韓國本地農產品。    


首爾(麻浦區) , 弘大

昭福是一家追求自然主義的冰激淩專賣店,弘大店為總店。白色的店鋪給人以乾淨整潔之感,這裡的甜點不使用任何添加劑,主要採用大米、玄米等谷物制成,健康美味。此外,使用天然食材制成的沙冰和冰激淩,精致地擺放在餐盤之中,賞心悅目,秀色可餐。 公社認證/推薦  none 營業時間  每天 13:00~23:00 菜單介紹  菜單價格依實際情況可能會有變動。具體諮詢請直接與餐廳聯繫! 昭福沙冰 / 昭福冰激淩 / 昭福打糕冰激淩球等 信用卡  可以使用


5.0/1
首爾(鍾路區) , 東大門

朝鮮末期韓國國內政勢反覆昏迷之中,因日本、中國等列強的勢力角逐戰而像風中殘燭般。1904年高宗即位41年締結“乙巳條約”後,實質上的主權掌握在日本的手裡, 隨著日本的經濟侵略政策企圖,南大門市場的經營權也被剝奪。日本的經濟侵略主要以經濟輸入為主,為了讓恢復國權擁有經濟後盾,著眼於設立東大門廣藏市場的金宗漢等三位發起人以捐助的方式投資,以現金100,000韓元為創業基金。選定的用地是以清溪川3街、4街的廣橋、藏橋間一帶為預定地。推動市場設立過程中,因1904年的大洪水一度中止。之後買下了現金國民銀行清溪分行位置與其週邊,並與漢城府交涉換地,才確定了現在市場所在地的用地。1905年確定了市場名稱為東大門市場,並於法院登記市場的經營體法人名為廣藏株式會社。1905年7月5日在漢城府許可與法院登記完畢後,正式成為韓國第一個市場。創立初期,在市場到處觀察會發現商業往來的需要供給都非常原始,交易手段單調,當時的市場活動機能非常蕭條。原本市場主要以1日場、隔日場、3日場、5日場、7日場等各種營運方式,當市場的營運方式改以常設後,成為市場開拓上重要的先驅角色。市場營運初期主要往來商品以農水產物、柴炭等,不過是從加平、蠹島、利川、鐵原等地以牛馬車運來的小規模單調原始的市場機能。現今的主要商品以絲綢、綿麻布料(韓服)、紡織品(西服、洋裝)、女性服飾製品、刺繡農、寢具、手藝品、螺鈿漆器、廚房用品、國外輸入品、蔬果、乾漁貨、祭祀用品、生鮮、肉品、蔬菜等,具有相當大量的交易規模,可以稱為値得驕傲的綜合性市場。現在已被指定為世界觀光的景點,是來到韓國的外國觀光客必經景點之一。 


首爾(鍾路區) , 市廳・光化門 

光化門為景福宮南門,亦是宮殿正門。朝鮮法宮景福宮正門光化門是國王進出用大門,比起其他宮闕正門來說,其規模與格式相對要來得雄偉華麗。光化門城牆的東西末端各自為東十字閣與西十字閣,是朝鮮五大宮闕中唯一有著闕門形式的宮門。光化門為擁有石造三座虹霓門的雙層門樓,中央虹霓門為王專用道、左右則為王世子及臣子們的出入門,而過去的門樓內部是用來吊掛提醒時間的銅鐘建築。像這樣包含光化門在內的城門形式,可以確定景福宮就是朝鮮王朝的法宮。雖然其他宮殿也建造了低矮的城門,但景福宮的光化門不僅是石造高大城門,內部還另外有興禮門,其作用彷彿就像城廓的門一樣,可看出其與眾不同的高規格,再在顯示了其為法宮正門的事實。 景福宮創建初期的光化門曾被稱為‘午門’而無特殊名稱,太祖3年(1395)鄭道傳為其更名為‘正門’,世宗8年(1426)整修景福宮時由集賢殿學者們取了‘光化門’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日帝強佔期隨著朝鮮總督府的建造,光化門一度被移建至宮闕東門建春門的北方,韓戰期遭受砲擊造成門樓損毀,而石造部分則留下滿滿彈痕。1968年朴正熙政權時期曾重建被破壞的門樓,並將光化門移回原位置附近。但當時僅使用鋼筋混泥土重建,也並未對準景福宮中心軸,而是以當時做為中央廳使用的舊朝鮮總督府為中心,因此與原位置有3.5度左右的誤差值。不僅如此,當時位置也比原來要後退了14.5公尺左右。為找回失去原貌的光化門,2006年起開始進行拆除重建工程,並歷經3年又8個月後於2010年8月15日竣工。 底下穩重的基壇使用花崗岩建造,其上坐落兩層門樓,不僅遠眺視野良好,也顯示出宮闕正門的威嚴。基壇三座拱門型出入口,可看出景福宮被稱為朝鮮正宮的氣派。石造基壇上使用泥土燒製如磚頭般的塼石建造圍繞矮牆,上頭裝飾的八卦花紋反映出朝鮮時代的宮闕特徵。  


首爾(永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Artrium是所有人可享受的、舒適的談話空間,場地面積約450坪,是一挑高至屋頂的大型空間。以玻璃裝置天花板和牆壁,可在建築內仰望天空,營造了舒適的氛圍。作為提供各種活動的開放式文化空間,Artrium的中心設有圓形舞台,每月安排不同主題的免費表演。


首爾(鍾路區) , 三清洞・首爾北部

北村韓屋村的北村文化中心,位於景福宮、昌德宮,宗廟之間的區域,是隨同首爾600年歷史一起流傳下來的韓國居住型態建築物。緊鄰兩個宮闕之間的傳統韓屋聚落,可從其中一窺首爾的傳統風貌,現今轉型成傳統體驗館或是韓屋餐廳等場所。北村文化中心是由內宅、行廊、別館所構成的傳統韓屋建築,在這裡不只可感受到韓國固有的傳統,還可以報名參加歷史和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由各領域的專家負責擔任講師,進行各種課程,一般長期課程約需3~6月的時間。可打電話諮詢,選擇欲參加的課程,一人也可開課。唯上課以韓國語教學,建議請導遊或翻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