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中區) , 明洞

位於新世界免稅店明洞店紀念品店內的韓國工藝設計文化振興院(KCDF)手工藝品賣場,以「匠人,作家」為概念,介紹韓國的各種工藝品。在這裡可以看到年輕作家的作品與知名大師的作品,從日常生活用品到無形文化財的大師作品,各種韓國工藝品應有盡有。


首爾(廣津區) , 首爾東部

作為韓國第一間貨櫃購物中心而備受注目的COMMON GROUND,是由200個大型貨櫃組成,佔地約5300㎡,可變換新形態或遷移至別處再建構的有趣建築。商場內的入駐店家並非連鎖品牌,而以極具個性的中小型潮牌與新銳設計師品牌、複合品牌精品店等為主。此外,中央廣場MARKET GROUND還會舉辦各個不同主題的週末市集,商場內也持續進行多元的展覽與表演等特別活動,充分發揮其文化空間的功能。在3樓的露臺市集處,則將知名的美食餐廳齊聚一堂,品嚐美食之餘,如果想來點輕食點心,則可到MARKET GROUND的餐車處,感受別具特色的用餐樂趣。


首爾(鍾路區)

首爾歷史博物館內保有首爾歷史發展及傳統文化等資料。走完一圈後,立即可以對首爾市有新的認識及了解。在博物館內,可以從現代的首爾一直追朔到史前時代,展示的物品中,有許多都是市民所捐贈的,因此展示品會逐續增加中。首爾歷史博物館自1987年著手策劃,歷經了17年,直至2002年5月才正式開館,因此設備等方面具現代感。有大型行李的遊客,還可將行李寄放於1樓置物處。自朝鮮時代起即做為韓國首都的首爾,您不僅可以直接在博物館內看到首爾的演變及市民們的生活,也可透過歷史博物館網頁瀏覽。


首爾(江南區) , 江南・三成(COEX)

蘊育韓流明星的搖籃 SM town是由SM娛樂一手打造的韓流中心,在此可進行各種明星體驗,參觀攝影棚O、全像投影劇院與形象設計室等,近距離了解明星誕生的過程。在SM town內參觀的每一刻都令人悸動,因為不知何時就能與喜愛的韓流明星不期而遇。而專業工作人員在攝影棚為您拍攝的照片,也會成為難忘的回憶。


首爾(江南區)

恒心韓牛狎鷗亭店是位於狎鷗亭站與林蔭道之間的韓牛專賣店,廣受附近饕客與外國顧客歡迎。由總公司利用中央物流提供新鮮的韓牛,讓顧客能以低廉的價格品嚐所有部位的烤韓牛。而店內的裝潢也格外用心,有別一般烤肉店,特別採用如同咖啡廳的裝潢,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相當適合招待客人或旅遊時造訪。


首爾(江南區) , 江南・三成(COEX)

Clue是女士飾品專賣店。主要販售用寶石、水晶等製作的時尚珠寶飾品。店內裝潢獨特,華麗燈光下珠寶飾品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吸引眾多年輕女孩的光顧。該店出售的並非是價值不菲的貴金屬,而是價位適中的珠寶。


首爾(永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位於楊花洞的仙遊島公園是由仙遊淨水場改建而來的,這也是韓國第一個再利用生態公園。具有神仙嬉遊之地涵意的仙遊島,1978年~2000年期間為供應首爾西南部自來水的淨水場,2002年4月起則改建成生態公園。園中的漢江歷史館展示有漢江流域的地質、生態界、漢江邊的文化遺跡等資料,水生植物園中則可觀察到水生植物的生長與淨化過程。 時光花園中還特別設置了許多小庭院,分別種植有四季的林木與花卉,讓前來的遊客無論在什麼季節,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景色。在漢江市民公園楊花地區,連結仙遊島的仙遊橋是用天然的原木建成。月牙型的拱橋在夜晚燈光的照映下,更顯浪漫、多情,因此又被稱為彩虹橋,是首爾著名的美麗夜景之一。


首爾(龍山區)


首爾(中區)

Mesa取自與西班牙語,原意為“爬上山頂像平原般寬廣的高原或廣場、平坦的臺地等地方”,意旨一路上沒有絆腳石、走上平坦大道般獲得成功的未來指向。 Mesa是文化、流行的高品格指向百貨公司,以結合明洞大街與傳統市場(南大門市場)的兩面經濟的共通訴求點,跳脫排列式的基本商品百貨模式,以韓國與外國人為對象的full-line store型態,由全球家庭購物商場的多樣化主題構成。是南大門最大的購物中心,適合家庭一同前往購物的家庭時尚購物中心。是韓國第一間受到國際規格品質ISO 9001認證的商場,秉持透明化經營、系統化經營、人本主義經營、全球化經營等方針,讓顧客消費更安心。


首爾(中區) , 東大門

新堂洞辣炒年糕街形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70年代的後半,70年代尾聲至80年代,則是新堂洞炒年糕街的全盛時期。1980年代每一家炒年糕店都出現了「DJ區」,當時會傾聽大家的故事和播放音樂的所謂的「帥氣DJ哥哥」儼然成為了新堂洞辣炒年糕街的象徵。另外,那個時候也是高中棒球的全盛時期,當時只要位於東大門棒球場附近的德壽商業高中和善鄰商業高中的比賽一結束,新堂洞辣炒年糕街就會擠滿了學生,這些學生就這樣成為了二十多年的常客。他們只要懷念起以前,就會回到這條巷子來,吃著辣炒年糕,找回他們的青春。而事實上,新堂洞辣炒年糕街的歷史還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1950年代,據說新堂洞辣炒年糕街的馬福林奶奶早於1953年就開始賣起了炒年糕。以前有間東亞電影院,位於現在新堂洞炒年糕街的附近,在電影院的前面有賣炒年糕、玉米、馬鈴薯等的攤販。在一開始時,炒年糕只是放入辣椒醬製成的炒年糕,但新堂炒年糕這幾十年多年來,已經不再是塞塞牙縫的小吃,而是可以當作正餐的料理之一。最近,炒年糕裡最基本的材料必須具備雞蛋、粉絲、魚板、Q麵,還有魷魚、蝦子、起司等新口味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