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吞吐雲彩」的吐含山(745m)山腰處的佛國寺與石窟庵為新羅佛教燦爛佛教文化的核心,1,440年前新羅法興王22年依據其母親之意,為了國家的安定與百姓的平安而建。之後於新羅景德王(742-764)時期,由宰相金大城指揮重新翻修,呈現全新面貌。歷經壬辰倭亂,包含建築物在內的重要文物幾乎全數燒毀或被掠奪。1920年以前僅留下部分建築物與頹圮的塔,持續不斷的復原及補修工程與收藏7件國寶,才能擁有現在雄偉的寺廟面貌。從佛國寺沿著山樑往上走約3km(沿著柏油路石窟露約9km)左右,就能抵達亞洲第一巨作、擁有面朝東海的如來坐像本尊佛的著名石窟庵。佛國寺、石窟庵於1995年12月6日,與海印寺藏經板殿、宗廟一同正式登記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聲享譽國際。* 主要文化財多寶塔(國寶第20號)、佛國寺3層石塔(國寶第21號)、青雲橋/白雲橋(國寶第23號)、石窟庵(國寶第24號)、銅毗盧遮那佛坐像(國寶第26號)、金銅阿彌陀如來坐像(國寶第27號)、蓮華橋/七寶橋(國寶第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