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龍山區) , 梨泰院・龍山

IP精品飯店(IP;Imperial Palace Boutique Hotel)位在世界購物城梨泰院鬧區中心,連接首爾江南、江北的位置。是符合世界化時代新生活型態的商務旅館。過去的梨泰院飯店重新整修後,2010年3月2日以IP精品飯店的新形象重新開業。跳脫傳統飯店的概念,充滿都會感性、獨特的設計、激情的空間演出,是充滿年輕活力趨勢的飯店。IP精品飯店包括地上12層樓、地下5層樓,共有133間客房,規模雖然不大,每間客房都有獨特的設計,帶給人高級的藝術文化觀感。另外還包含咖啡廳「Amiga」、餐廳、以會員制經營的私人俱樂部、宴會場等各式附帶設施。另外,梨泰院地區是首爾第一的觀光特區,自許為世界人的節慶都市。位在梨泰院中心的IP精品飯店更提高韓國在世界觀光裡的地位。


首爾(鍾路區)

Durga餐廳於2006年以鍾路1街店為本店起家,隨後分店也陸續開張。餐廳由印度當地廚師親自掌廚,提供70餘道特色料理讓顧客盡情享用。


首爾(東大門區) , 東大門

藥令市原是朝鮮時代的孝宗為了收集名貴藥材,命令觀察使常駐在藥材生產地而生的地名,現在的藥令市則是沿用其原名稱的藥材商的集散地。當時為了配合藥草的收穫時期,一年還會舉辦春令市與秋令市等兩次的季節市集。現在除了首爾的藥令市外,尚有大邱、堤川等地的藥令市。而雖然韓國全國各地都有藥令市,但是就歷史上的紀錄來看,首爾的藥令市應屬最大的藥令市場。首爾藥令市以前的位置,為朝鮮王朝時的普濟院之所在。普濟院不僅是提供旅者免費住宿的地方,也是被貧苦及病痛所折磨的孤苦無依的人上門求醫的去處。 韓國受日本統治的1920年代,在京畿道北部以及江原道一帶,藥令市則扮演了農民所生產以及採集的農產品及蔬菜的集散地的角色。從一片空地開始形成了市集,也開始了商業活動,但是這個人們互相交流刊物、情報的中心,在日據時期也曾強制被迫關閉。現在的首爾藥令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中半,當時韓醫藥商圍繞著位於首爾東部的市區交通樞紐──清涼里火車站及馬場洞市外巴士客運站所形成的市集。韓國戰爭以後,京畿道和江原道的農民所生產的或採收的農產品、蔬菜、人蔘等,都透過前城東站(現在的韓松東醫寶鑑)以及清涼里火車站進行買入和銷售。而商人為了要販賣商品,1960年6月的公立市場獲得設立批准後,首爾藥令市便慢慢成為首爾全市有著最多的農產品以及價格最便宜的市場。尤其,因為首爾藥令市與藥材的主要產地──江原道以鐵路連接,交通相當便利的緣故,首爾藥令市便在1960年代後半急速地發展,成為能夠購得韓藥材等特殊商品的專門市場。而首爾藥令市演變成現在具有多樣產品的市場規模的時間點,則是在1970年代的時候。當時鐘路4街與5街的地主與藥材商都移到了首爾藥令市,讓首爾藥令市的藥材集散地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並且變得聞名全國,市場規模也隨之急遽擴張;在1980年的8月,首爾藥令市則因為現代化產業的促進而轉型成為現代市場。從1983年開始,首爾藥令市便引進大量的人參和蜂蜜,交易量約佔首爾四分之三;全韓國約三分之二的藥材,也透過首爾藥令市場流通到市面上。透過這樣的發展過程,首爾藥令市不僅成為了韓國最大的韓藥材市場,也在全球的藥材市場占了一席之地。因此首爾藥令市也與中國、台灣、香港、日本、新西蘭等各國,積極地從事進出口活動。 另外,首爾藥令市被賦予「首爾藥令市(傳統韓藥市場區域)」這個名稱的時間點,是在1995年6月。此後,在首爾藥令市也建立了許多與韓藥有關的新設施和制度。※ 常駐店家* 貿易 - 韓藥材進出口業* 藥業社(批發商) - 韓藥材批發,以韓醫院、藥局、韓藥房、韓藥局為對象批發* 韓醫院 - 由韓醫師看診之醫療機構* 藥局 - 由藥師(韓藥製作藥師)製造及販賣韓藥* 韓藥局 - 韓藥師製造及販賣韓藥* 韓藥房 - 依據韓藥處方為患者抓藥* 商會(物產、藥草) - 販賣韓藥材、農產品、健康食品類* 搗藥所、製湯院 - 將韓藥製成粉末或是湯藥方便服用


慶尙北道(慶州市)

1972年開始營運的慶州高速巴士客運站(Gyeongju express bus terminal)位於慶尚北道慶州市路西洞,為慶州市的高速巴士客運站。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在濟州道西歸浦市的柱狀節理帶,可見石柱在海岸邊層層堆積。這是濟州島的自然保護對象。柱狀節理帶是漢拏山噴出的熔岩流入中文地區前海時冷卻而成,由大大小小的四方或六角型的石柱(30公尺)組成。過去這一帶在行政區劃上叫作“支薩蓋(jisatgae)”,因此現在也保留這一名稱,將這一些石柱稱爲“支薩蓋岩石”。這裡還以驚濤擊打近20公尺高的懸崖以及海邊垂釣而有名。從一個叫大浦洞的海邊小村莊向西南方向走600多公尺的田間小道,就有懸崖出現在松樹間。懸崖上有支薩蓋海岸,海岸上有石柱。柱狀節理呈四至六角形,仿佛是石匠雕鑿而成,景色如畫,令人不禁由衷地慨嘆大自然之偉大。這裡波浪洶湧時可高達10公尺上,真是驚濤拍岸,蔚爲壯觀。


全羅北道(全州市)

保存韓國之美的全州傳統韓紙院將傳統韓紙製造技法完整重現的全州傳統韓紙院,是滿載著千年精神生產韓紙的地方。此處生產的韓紙有80%以上輸出到日本,剩下的為韓國國內消費所用。韓紙與其他紙類不同,為祖先們匠人精神所孕育出的重要遺產,而韓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來到這裡可以學習撈篩韓紙、加入花紋、烘乾等韓紙製作過程。紙的寶庫-全州全州韓屋村大街小巷內的景點眾多,就算只走在韓屋村的大路上,各種博物館與體驗館、美麗的商店等櫛比鱗次,提供不少樂趣。其中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就是全州傳統韓紙院,提到‘全州’,最先想到的特產之一就是‘韓紙’。全州從千年以前就因生產名品韓紙而聲名遠播,就算是韓紙使用量驟減的現代,全州仍擁有超過10餘處的韓紙工廠,此處生產的畫宣紙佔全韓國流通量的80%。全州韓紙院除了展示販售書法、東洋畫、工藝用等常見韓紙外,還有用來反射黃土遠紅外線補強健康機能的黃土壁紙用韓紙,以及煤炭韓紙等特殊韓紙。撇開功能不談,光看到美麗染色下韓紙層層排列的模樣,就可感受到其美麗並不亞於其他藝術作品。這裡並不只是一般的韓紙陳列與販售處,其本身所聚集的韓紙就如藝術品一般。韓國最早受到世界級名品認可的韓紙!快來全州傳統韓紙院充分感受韓紙的魅力。


大田廣域市(大德區)

鷄足山的黃土小路是在山林中赤著腳走路的健康步道,也是韓國國內的第一條健康旅遊步道。鷄足山的黃土小路在2008年還被旅遊專門記者選為「想要再去一次的旅遊景點33選」的其中之一,2009年也被韓國觀光公社選為「5月一定要去的名勝」之一。此外,這裡也是參加聯合國環境兒童會議的100個國家的500多名的外國小朋友與塞席爾共和國的詹姆斯‧米歇爾總統所走過的地方。 赤腳走在充滿松香的黃土小路上,可以讓全身充滿舒暢感。在三國時代遺留下來的鷄足山城上,還可以一次將大田市區的風光一覽無遺。而這裡也是可以感受到其他地方所感覺不到的大自然所給予的健康的空間。在位於海拔高度200公尺~300公尺處、總長14公里的黃土小路上,無論是用走的或是用跑的,都可以讓身心帶來無比的健康。 在春、秋兩季,為了欣賞鷄足山美景的健行愛好者們,都會騎著腳踏車往鷄足山聚集。每年在這裡也會舉辦Eco One宣揚Masai馬拉松大會,總計有40多個國家、共5000多人參加,其中包括600多名外國人也前來參與,而此活動也儼然成為了大田的代表慶典。


首爾(麻浦區) , 弘大

位於切頭山聖地內的切頭山殉教博物館,於1967年10月落成。原名為切頭山殉教紀念館,2000年11月更名為切頭山殉教博物館。博物館內收藏有天主教的相關資料、古物等。分別有書籍類1258本、教會史方面的古物750個、民俗陶瓷器186個、民俗藝品151個、繪畫155幅、室外展示品45個等,共3000多種歷史性古物。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Matteo Ricci)用中文所著天主教教理《天主實義》,這本書籍在天主教的歷史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室外展覽場中,則立有在天主教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代表人物銅像,和相關物品。例如,藏有聖母瑪莉亞像的聖母穴、和韓國第一位神父金大建的銅像等。博物館的所在地“切頭山聖地”的由來,1866年丙寅迫害(大規模迫害天主教徒事件)時,無數的教徒在此地被殺害,因此切頭山成為天主教的殉教聖地。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2012年2月藝術中心K(舊Wonder Space)重新開館了。以讓各世代皆可體驗到創作、交流、教育與生活文化為主旨設立而成。藝術中心K內的圓形劇場、三角劇場、四角劇場如同其名,不管是舞台或是觀眾席的設計,皆有濃厚的個性,其中一個劇場常設公演有趣又兼具教育意義的兒童劇。其他兩個劇場除了具有作品性、趣味性的演劇、舞台劇、音樂會以外,並嚴選文化活動,定期企劃營運著。此外,2008年9月為強化複合文化空間的教育性機能,而新增的SAI工作室舉辦許多主題豐富的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亦被作為藝術中心K內、外部公演的練習室使用。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海云台

位在釜山海雲臺的長壽村血腸豬肉湯飯,使用店內直接製作的血腸,新鮮又有品質保證。餐點使用的湯頭也是100%純牛骨下去熬煮的。 豬肉湯飯、血腸湯飯、內臟湯飯、白切肉家常菜套餐、白切肉等,都是店內的拿手好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