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聞慶市)

聞慶以傳承900年傳統的陶藝故鄉而聞名,每年舉辦以茶碗為主題的「聞慶傳統茶碗節」。韓國傳統茶碗表面乍看之下貌似粗糙單調,不過越看越能發現其樸素簡實的美感,值得細細品味。另外,慶典中亦設有傳統茶道體驗及各式各樣陶瓷器體驗活動等。


江原道(春川市)

位在首爾北方80公里、春川南方10公里處的三岳山和登仙瀑布(溪谷),因位在京春國道邊上,成為都市圈市民們週末踏青,進行1日旅遊的好去處。猶如被切割過的岩壁和奇岩怪石中,湧出的大大小小瀑布群。從高達10公尺的第一瀑布開始,經由第二、三瀑布及仙女湯,最後直上三岳山的最高峰(海拔654公尺)的登山道。三岳山地勢和緩而不險峻,一般人皆可輕易上山(來回3小時左右)。峽谷和岩石連成一線,鬱鬱蒼蒼的樹林使人印象深刻。站在山頂上俯瞰衣巖湖和北漢江,美景令人產生猶如置身南海多島海的錯覺。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正統義大利窯烤披薩和義大利麵專賣店。主打菜品是瑪格麗特披薩。位於首爾特別市景福宮(政府首爾廳舍)站附近的西餐廳。


全羅北道(扶安郡)

扶安影像主題公園是由(株)KBS電視台所投資的(株)TMW、與全羅北道、扶安郡等共同出資建成的主題公園,目前由(株)TMW負責管理、經營。扶安影像主題公園位於扶安郡格浦里一帶,總佔地面積為148,400m² ,其中的89,696m²為民俗村、58,704m²為夕照天堂等,大規模的設計為電影、電視劇提供了雄偉的拍攝場景。民俗村中的一切建築物,皆經過詳細的歷史考證,除了重現古代王宮(景福宮)的樣貌外,還建有瓦屋村(兩班家屋、書院、書堂、傳統茶店)、平民村(陶窯村、韓醫村、木工及韓紙工藝村等)、店面街道、放牧場、蓮花池、城郭等。因電視劇《太陽仁李濟馬》、《李舜臣》、電影《王的男人》、《韓半島》等皆在此地拍攝取景而聲名大噪,也成為綜合影像拍攝的主要場所。而後在夕照天堂中建製的室內攝影館內,従攝影到編輯等所有後製部分,皆能一次在此完成。此外各種便利設施、娛樂設施、住宿等建置完善,為遊客與拍攝劇組提供相當方便的服務。


大田廣域市(東區)

名列大田東區八景之一的大洞天空公園,是作為彩虹專案工程的一環,於2009年12月落成的公園。這裡最具代表性的象徵是一座風車,位於海拔高約127公尺處,在風車前方正面望去,可將大田的明媚風光盡收眼底。而夜晚的夜景更加出彩,錯過可惜。公園內設有許多長椅與涼亭,讓人可以擺脫市區喧囂,在此休息享受片刻閒暇。此外,與天空公園相連的路上形成的壁畫村與主題咖啡區,都是最近大田新興的熱門景點。


首爾(中區)

自7月1日至7月31日,為期一個月,在素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首爾市,將會爲外國旅客們舉行「首爾夏季購物節」,讓旅客能於各大百貨公司、免稅店、大型超市、購物中心、劇場等首爾市全區的各類商家或文化設施,盡情享受以優惠價血拼的樂趣。本次購物節共有92個企業參加,在1500多個店內展開優惠活動,並計劃免費發送提供外國旅客韓國熱門化妝品贈品與優惠券的3萬張「歡迎卡」。


慶尙南道(昌原市)

本店為一家於1982年開業的人蔘雞湯專營店, 擁有傳統韓屋和精心設計的庭院景觀, 氣氛典雅舒適, 飯菜清淡爽口。


慶尙南道(統營市)

南望山是可以將統營市區一覽無餘的市民公園。山頂上矗立著1953年由市民募捐建立的忠武公李舜臣將軍(1545-1598)的銅像,還有可以遠眺閑麗水道的水鄉亭。在水鄉亭的下面是文化藝術的殿堂——市民文化會館,在文化會館的下面就是南望山室外雕刻公園。南望山雕刻公園是爲了永久展示參加1997年統營國際室外雕刻研討會的日本、中國、法國、以色列、委內瑞拉等10個國家的15位著名雕刻家的作品而設立的。在佔地約5,000餘坪的公園裡,可以欣賞自然的美景和充滿個性的雕刻藝術,使這裡成爲青年人約會的好地方。


京畿道(安養市)

大森林安養水上樂園使用冠岳山和三聖山深谷中涓涓流下的乾淨溪水,並擁有尖端水上設施的四季綜合主題樂園,為首都圈最新的休閒空間,提供最新的設施和最佳的服務。


慶尙北道(榮州市)

從慶北榮州市豐基邑往浮石寺方向,在路的右手邊可看到紹修書院,為韓國最早的賜額書院(所謂賜額是指君王賜贈匾額之意)。書院是培養、教育先賢的朝鮮私立教育機關,內有祭奉先賢遺像並舉行祭祀的祠堂、研究學問的講學堂,以及學生們寄宿的齋堂。紹修書院於1543年(中宗36年)豐基郡守周世鵬將其敬仰的晦軒安珦的祠堂建蓋於宿水寺址而開始,初期的名字為白雲洞書院,退溪李滉赴任豐基郡守之後,要求國家合法的認證,因此獲賜明宗親筆所寫的紹修書院匾額,蘊含「已經頹廢不振的儒學再次延續」之意。在紹修書院之後,各地建立了許多這類的賜額書院。當時官學逐漸散亂,而對性理學的社會風氣逐漸成熟,追隨退溪李滉、栗谷李珥等大學者的帶領。紹修書院於創立後350餘年期間,有壬辰倭亂時以慶尚道右兵士身分,死守晉州城戰死的金成一、宣祖時擔任左議政的鄭琢等多數曾師從退溪的門生,以及4,000多名儒生曾在此修學。這裡的史料展示館展示著記錄安珦傳記的《晦軒先生實記》、記錄歷屆擔任書院院長等職責官員人士的《院任記名錄》、記錄在此修學儒生名字的《入院錄》、登記來訪書院人士的《尋院錄》等160餘件藏書。紹修書院一開始入學的學生僅有10名,獲得賜贈匾額後,增加為30名。入學資格為通過初試或者鑽研學問的儒生。但是若不鑽研學問,分心於科舉考試上,或是違反淳風美俗的話,便強制退院。走進書院入口處,可看到平均樹齡為300~500年以上松樹群落組成的「學者樹」,呈現出儒生剛正不阿的氣勢。書院前500年的老銀杏樹默默見證了書院的歷史。環繞書院的竹溪水發源自小白山國望峰,為浸潤榮州玉土的洛東江源流。書院旁竹溪川邊有庚子岩與書院院生們作詩、討論學問的景濂亭、醉涵臺。站在紹修書院的出入口,正門有掛著白雲洞匾額的講學堂,左側有文成公廟、典祀廳,講學堂後方有日新齋與直方齋,右側有學求齋與至樂齋。書院後方還有史料展示館與忠孝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