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巨濟市)

神仙台指位於陶藏浦村和海金剛之間臨海的奇峰怪石,因景色迷人以至天上的神仙都曾下凡遊玩而得“神仙台”之名。黃色、藍色的怪石層層重疊,從路邊的台階可達。經過神仙台和加油所,就是神仙眺望台。於眺望台上,神仙台和周邊的海岸線一覽無遺。該眺望台曾多次成為廣告、電視劇的鏡頭,每年3-4月油菜花滿開,景色十分美麗。


京畿道(烏山市) , 水原

在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間有個美麗的森林休憩處,即是位於烏山市的「京畿道立水香樹木園」。擁有10萬坪規模的樹木園充滿可看性,景點眾多。樹木園位於烏山市水清洞京畿道林業試驗場內,是歷經6年時間打造成的樹木園,共有16個主題公園與各種附屬設施,並有1,601種植物生長其中。此處非常適合與家人或朋友、情侶帶著輕鬆的心情散步,因規模不小,慢慢逛約需2小時左右。園內有精緻可愛、依主題劃分的公園,處處充滿美景與驚喜,特別是在停車場即可看到的Topiary園或迷宮,是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主題公園。小溪上的拱型木橋增添韻致,還可漫步於針葉樹延展開的道路或是櫻花紛飛的散步道路,享受悠閒休憩時光。此外還有松樹園、楓樹園、結果樹園、夕陽園、中部地區野生園區、盆景園、鄉土藝術樹木園、濕地生態園、好濕性植物園、暖帶蕨類植物園、機能性植物園、木槿花園、昆蟲生態園等16個主題公園。經過松樹園後,即是山林展示館,山林展示館下方的溫室一年四季皆可看到京畿道地區不易見到的植物。‘水香樹木園’內有972種木本植物、629種草本植物等1,601種野生植物散佈棲息,以季節區分的話,春季有迎春花、山茱萸、杜鵑花、玉蘭、生薑樹等木本植物與老姑草、獐耳細辛、委陵菜、椴木、齒瓣延胡索等草本植物;夏季有流蘇樹、玉鈴花、雪柳、野茉莉等木本植物,以及紅百合、尖萼耧斗菜、玉竹、堪察加景天、蘭鈴等草本植物,還有蓮花、睡蓮、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幫助消除暑氣;秋季有察氏菊、菊花、紫菀、日本馬蘭等植物扮演使者,而結果樹園的柿子樹、栗子樹、紅棗樹等果實於收穫的季節豐饒心靈。樹木園地處的水清洞如其名水質非常清澈,因此取名為「水香」樹木園,濕地有蝌蚪游泳,樹上還有松鼠棲息活動。※園內無商店、餐廳,更沒有垃圾桶,因為考量環保,請旅客把垃圾帶走。如攜帶便當前往,可於指定的用餐地點「森林休憩處」用餐。


釜山廣域市(西區)

回憶中松島海水浴場東側松林公園連接龜島的「松島天空步道」,如今重新誕生,成為從岩南公園連接至東島的現代版「松島龍宮天空步道」。松島龍宮天空步道全長127公尺,寬2公尺,既能體驗到走在海上的刺激感,還能享受海上一望無際的大好風光,以及各種鬼斧神工般的奇岩怪石。


慶尙北道(慶州市)

位於慶尚北道慶州市城東洞的慶州站,於1918年11月1日開始以一般車站進行營運。此站也是東海南部線的中央線的終點站。


全羅南道(麗水市)

海拔510公尺的靈鷲山,坐落在麗水市三日洞及上岩洞交會之處,由於地勢平緩,風景秀麗宜人,成為全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每逢春天整座靈鷲山就會被萬花齊放的杜鵑花染紅,這裡同時也是韓國第一個可見杜鵑花花盛開的山岳,另外與位於慶尚南道昌寧的火旺山及馬山市的舞鶴山共同並列為韓國三大杜鵑花群落地。攀登靈鷲山較為低緩的部分僅需4小時的路程,相當適合家族一同出遊爬山。 靈鷲山每年四月份皆會舉行杜鵑花慶典,慶典期間靈鷲山山神祭、青少年寫詩大會、寫真展、杜鵑花小姐選拔大會、鄉土小吃街等多彩多姿的活動都會在此展開,提供來靈鷲山賞春的遊客豐富的吃喝玩樂體驗。依靈鷲山的登山地圖來看,可分成靈鷲山和進禮山,國家地理情報院自2003年5月17日起,決定將山的名稱正式由靈鷲山變更為進禮山,但人們至今依舊習慣稱其為靈鷲山。 麗水半島的主山即靈鷲山,同時也被當地居民公認為具有神靈保佑的山峰,在這裡舉行祈雨祭祀與祈禱的人甚多。在曾作為傳統祈福道場的錦城臺下建蓋的兜率庵祈禱道場流傳至今。 東國輿地勝覽及湖南麗水邑誌中有記載兜率庵的祈雨壇相當靈驗,古代地方首領們在祈雨季節時會在此舉行祈雨祭儀式等,一路流傳到舊漢末時代。另外在寬廣的靈鷲山山麓上,還有興國寺座落於此,寺廟創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祈願國家興盛而成的。興國寺中留下包括大雄殿(第369號寶物)、大雄殿後佛幀畫(第578號寶物)、圓通殿、捌相殿等重要文化財。壬辰倭亂時代當時唯一僅有的300餘名僧兵水軍軍團,就是在興國寺中接受訓練而後使這裡聲名大噪的。 站在海拔510公尺的高山頂峰可以眺望西面南海上大大小小的島嶼及漁船,其風景之美麗難以言喻。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鹿洞書院是在1789年(正祖13年),地方士人為紀念重視儒教文物與禮法的金忠善先生所建的書院。但1868年(高宗5年)因興宣大院君的書院撤廢令被拆除,1885年再次重建,並於1971年被遷至現今的位置。書院內設有祠堂鹿洞祠、向陽門、遺蹟碑與神道碑等,每年3月會定期舉辦祭祀。金忠善原名沙也可,原為壬辰倭亂時日軍加藤清正麾下的先鋒長,而後歸順朝鮮,傳授製造槍炮之技術,並於慶州、蔚山等戰建立功績,被朝廷賜名金忠善。在此後的李适之亂與丙子胡亂時,也立下汗馬功勞,晚年歸隱鄉間,致力於用儒學教化鄉里。


慶尙北道(高靈郡)

520年之間(A.D.42 - 562)曾經繁榮一時的大伽倻國都高靈遺跡。最近吹起了一陣對大伽倻文化的研究熱潮,也引起了一般人來此做文化探訪的興趣,這裡確實是值得來一睹古代文化的好地方,因此除了考古學家之外,也可見到許多一般民眾來此觀光。* 芝山洞古墳群 建築在高靈邑後方主山主陵線上的大型古墳與建築在東南方斜坡的200多座古墳。1977年開始綠續挖掘出的32-35號古墳裡發現了鐵製頭盔、盔甲、金銅冠等文物,因此推測是支配階層的墳墓,而44-45號古墳則是古代殉葬制度的珍貴遺跡,因此被指定為史跡第79號。為了保存及展示這些古物,在2000.9.18成立了大伽倻博物館。* 主山城 位在主山的山城,由內城與外城所組成,總共長達1,351公尺,東側丘陵上還堆砌著具有警告性的石斛遺跡。推測這是大伽倻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山城,因此被指定為史跡第61號。* 古衙洞壁畵古墳 1963年發現墓穴中的壁畫,這是大伽倻時代唯一的壁畫古墳,被指定為史跡第165號。古墳東西直徑約25公尺,南北約20公尺,高約6.9公尺,在牆壁及天花板上有著壁畫。在天花板上有以粉紅、綠、黑、褐色等色彩畫的蓮花花紋,相當特別。古墳位在高靈邑古衙里,為了保存遺跡,內部是不開放參觀的,但是高陵郡廳展示了按實際大小繪製的展示用示意圖。* 大伽倻博物館 位在主山山麓的大伽倻博物館就在大伽倻王陵旁邊,與大伽倻王陵展示館是韓國唯二的大伽倻專門博物館。2000年9月開館的大伽倻王陵展示館是芝山里44號墳的專門展示館,這韓國發現的第一個大規模殉葬墓。展示館重現芝山里44號墳內部景觀,讓參觀民眾可以進到依實際大小複製的44號墳裡,直接觀覽到墳墓的構造與建築方式、墳墓主人與殉葬者埋葬的樣子、陪葬品的種類與特性。2005年4月開館的大伽倻博物館展示內容以大伽倻的歷史與文化為中心,再融合了高靈地區當地從舊石器時代到近代的歷史文化。另外,還有每年開設1~2次企畫展的企劃展示室、小朋友的體驗學習室、戶外展示場等。* 大伽倻文化學校 利用已廢棄學校(月幕國小)改建而成。主要展示的是韓國木板印刷文化的板刻與古印刷文化,而不只是單純的展示,在這裡是能直接親身體驗,可以學到古人的科學與精神文化。這邊有古印刷體驗、板刻體驗、韓紙工藝、茶道體驗等各式各樣的體驗項目,包含學生、大人、外國人在內,每年都有很多遊客前來參訪。大伽倻文化學校的校長是八萬大藏經板刻技術的傳承者-安俊英,已有20年板刻資歷。* 王井 推測是大伽倻時代王宮使用的井。在這裡亦發現了伽倻土器與瓦片碎片等文物,位在現在高靈國小內。


釜山廣域市(東莱區)

東萊邑城址包含自東將臺所在的忠烈祠後山,經馬鞍山再到西將臺所在的東萊鄉校後山的丘陵地,以及如今東萊區市街中心平地的部分地區,是典型的平山城建築,兼具山城與平地城優點的代表邑城。整個邑城據估最早約建於高麗末期至朝鮮初期。西元1592年(朝鮮宣祖25年)壬辰倭亂當時,在東萊府使宋象賢公的率領下,軍民上下一心在此對抗倭軍,使東萊邑城成為壬辰倭亂初期最大的激戰地。而後邑城被荒置多年,直到1731年(英祖7年)東萊府使鄭彥燮考量東萊作為國家門戶的重要性,才擴建了邑城,使邑城比壬辰倭亂時的城更具規模,成為如今留存的東萊邑城之前身。 東萊邑城原本有東門、西門、南門、北門、人生門與暗門,各個城門上設有門樓,東門為志喜樓,西門為心成樓,南門為無憂樓,暗門為隱一樓。其中最重要的南門還設有翼城,前方有洗兵門,後方有朱鳥門,形成雙層的構造。西門、暗門、北門為了保護城門,特別設了半月型的甕城。此外,還有設於城內高處以觀察敵情或指揮戰鬥用的東西將臺,以及望樓與15個堡樓。但在日據時代,以市區規劃之名,硬是拆除了從西門到南門位於平地上的城牆,連南門到東門的城牆也被拆掉變成民宅。如今只剩下以馬鞍山為中心一帶的山地還留有舊時的城牆。 2000年以後,透過考古調查確認了壬辰倭亂當時的城郭痕跡(朝鮮前期邑城)、壬辰倭亂後砌成的平地城郭痕跡、朝鮮末期修築的城郭,為東萊邑城整體的確切範圍、規模等相關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線索。而釜山市也針對毁損、荒廢或留存的城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調查與修復工程。


首爾(松坡區)

多松肋排位於松坡區芳荑洞, 以使用韓國國內生產最高級的韓牛的餐廳著名。醃製肋排、原汁肋排、里脊肉等可品嘗到韓牛肉質的鮮嫩美味, 店內還有排骨湯、泡菜湯、牛肉湯泡飯、雪濃湯等多樣餐點可供選擇。特別的是, 多松肋排特有的醃料更增添肋排的美味,寬廣的餐廳總是超滿著用餐的客人,可見其美味和名聲。餐廳另設有停車場,因此也吸引許多來自各地的饕客。吃完烤肉後,還可來份店裡人氣餐點冷麵或是生魚片冷麵。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Dumoak藝廊是由深受肌肉萎縮症所苦的已故金永甲寫真作家,秉持毅力支撐著自己行動不便的身軀,親手將廢置的三達小學蛻變化身成為如今極具風格的藝廊。金永甲先生以對藝術的熱情加上濟州島生活的靜謐平和,為這間藝術館帶來許多令人讚賞的作品。日出、草原、海洋、雲霧、微風、天空等自然景象都與人類的生命緊密融合在一起,金永甲先生將這份感動和對萬物的情感呈現在自己的作品及藝廊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