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1995年5月12日被列入大邱廣域市歷史文化財資料第29號的玄風郭氏12旌閭閣,為朝鮮中期英祖時興建的旌閭閣,是將宣祖31年(1598年)至英祖時褒賞郭氏一門的12旌閭(朝廷為褒揚忠孝節義者所賜的碑石或牌匾)聚集至一處的地方,建築物為正面12間、側面2間的規模,屋頂從側面看為八字造型的歇山頂,內部則有2座碑石與12個匾額。韓戰時部分建築物與一座碑石全毀,1963年進行重修,建築物與匾額為近代整修的,而12旌閭閣因一個村落郭氏一門即有12旌閭,前所未有,可說是重要的遺產。


江原道(江陵市) , 春川

看海聽濤之所——海恩豪森,在德語裡蘊含“貴族之家”的含義。位於即便在東海,海景也首屈一指的江陵安木海水浴場,可眺望到清澈的東海。客房採用簡潔、如童話般的裝修風格,為遊客疲憊的身心打造既能放鬆休息,又能感到甜蜜的安樂窩。臨近江陵咖啡街,可漫步海邊,品味一杯咖啡賦予的休閒,前方便是江陵客輪客運站,可搭乘每日出航的郁陵島客輪。週圍景點主要有鏡浦台、正東津、烏竹軒、船橋莊等。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The Arc具有Architecture of River Culture及Artistry of River Culture的涵義,指盛載關於天、地球與文化,優雅且貼近幾何學與江河文化一切事物的建築與藝術品。在水的共通主題之下,The Arc成為一個和參訪遊客一同進化的複合演出空間與共同完成的藝術作品。整體內部裝潢設計摩登而簡潔洗練,有協調的地下1樓展示空間與藝術畫廊,1樓與2樓則設有以水為主題的巨大環形劇場,3樓則有能欣賞周邊自然環境的觀景臺,為參訪旅客提供了豐富而有益身心的各種體驗。 * 開館日 : 2012年9月20日


全羅北道(茂朱郡)

Dasup渡假民宿位於茂朱九千洞德裕山國立公園內,緊鄰茂朱渡假村,前有山谷中的潺潺溪流,後有德裕山,可觀賞秀麗的景色。距離茂朱渡假村只有七分鐘車程,可進行各種休閒運動。沿德裕山溪谷可登山。可進行露天燒烤、下廚,還可承辦企業或團體研討會、家族聚會、學生團體出遊等活動。


全羅南道(長興郡)

天冠山道立公園是以全羅南道長興郡冠山邑與大德邑邊界的天冠山(723m)為中心的道立公園,天冠山由於高聳參天的奇岩怪石與出眾的自然景觀,在1998年被指定為道立公園。天冠山與智異山、內藏山、月出山、內邊山同為湖南的5大名山之一。整座山都被岩石所覆蓋,嬰兒岩、獅子岩、佛祖岩以及天柱峰、桅杆峰、蘆葦峰等許多奇岩怪石與奇峯在山頂上佇立。由於山的模樣有如天子所戴的冕旒冠,因此被稱為天冠山。在山頂可以一眼看盡南海的多島海,向北可以看到靈巖的月出山與光州的無等山,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濟州島的漢拏山。山頂附近有片寬廣的芒草原,每年秋天都會在山頂的煙臺峰(芒草平原)舉行‘天冠山芒草節’慶典。山腰處有座天冠寺,寺內保有天冠寺3層石塔(寶物第795號)、天冠寺石燈(全南有形文化財第134號)、5層石塔(全南有形文化財第135號)、長興塔山寺址石燈(全南文化財資料第196號)等文化財。附近除了有方便的住宿設施外,還有散步步道, 自然觀察園、兒童遊樂園、體能訓練設施等,以冬柏林與榧子林聞名的天冠寺自然休養林、由自然石石塔與有名文學作家的文學碑所組成的天冠山文學公園也都在附近。


慶尙南道(咸陽郡)

位於慶尚南道咸陽郡的上林公園,是為了保護河岸腹地所造的河岸森林,是擁有1千2百多年歷史的人工森林。咸陽人說"忘了故鄉也忘不了上林",表示上林是咸陽代表性的地標,並被選為第154號天然紀念物。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1408年(太宗8年),為了供奉賢儒的牌位和強化地方民眾的教育,在大靜縣城內創立了大靜鄉校。1652年(孝宗3年),大靜鄉校搬遷到現址,到1835年(顯宗1年)期間,共整修大成殿三次,1772年(英祖48年),整修了明倫堂。現存的建築物是內部各有五間房間的大成殿、明倫堂、東齋、西齋,神三門、正門、大成門等所組成。大成殿供奉有五聖,宋朝四賢,韓國十八賢的牌位。朝鮮時代國家曾配給土地、農田、奴婢給教官,讓教官教導學生。不過到甲午改革之後根據新學制,去除了教育的機能,改為每年春秋兩季進行釋奠大典,並於每月初一十五上香祭拜。大靜鄉校在1971年8月被指定為濟州島有形文化財第4號,1948年4月併設了文明學院,此處收藏的典籍有≪大靜鄕校節目≫等,18種,共37本,其中儒家經典-集註類為最大宗。現今的大靜鄉校由濟州島鄉校財團負責經營管理。


慶尙北道(浦項市)

1907年9月9日,日本水產實業專門大學實習船─快應丸於大浦前海觸礁,發生了4名船員死亡的事故,成為了建設虎尾岬燈塔的契機。燈塔由法國設計師所設計,中國技術者施工完成。1908年4月11日動工,並於同年的11月19日完工,12月20日進行點燈。燈塔完工時原命名為冬外串燈塔,1934年改為長鬐甲燈塔,又於1995年變為長鬐串燈塔,最後於2002年2月改為現今的虎尾岬燈塔。 虎尾岬燈塔位於韓國地圖類似老虎尾巴的迎日灣,是為八角形的磚造無鋼筋建築,僅以石材支撐;內部為6層建築,燈塔最高為26.4公尺。燈塔內部的天花板都繪有代表大韓帝國的李花文,出入門與窗戶皆採用古希臘神殿的拱型建築樣式。另外上端的圓形屋頂並連接八角形的外牆,越往下端漸寬。 燈塔所照射初的光線可遠達35公里,其在1982年8月被指定為慶北地方文化財,附近更設有燈塔博物館。 * 初次點燈日 – 1908年12月20日 * 構造 – 八角形磚造建築 (26.4m) * 燈光種類 – 纖白光(Fl W 12s)


仁川(翁津郡) , 仁川市區

被指定為國民觀光地的西浦里海邊,四周被歷史悠久蔥鬱茂盛的老松樹林環繞包圍住。寬幅300公尺長達3公里的廣闊白沙灘上,每年都會湧入超過十萬名的遊客前來避暑休假。八百多株足足有走過200餘年歲月的松樹形成的森林,提供作為團體露營旅遊之用。寬大的運動場、海邊遊樂設施、網球場、餐廳、KTV,甚至是腳踏車租借處等各項休閒設備一應俱全。坐在附近海岸岩礁上扔出釣竿,石斑魚、鮭魚等新鮮魚種捕捉到手的機會相當大,是能夠邊享受釣魚樂趣和海水浴滋潤的好地方。西浦里山林浴場的特徵是可以同時輕鬆享受海水浴及山林浴。週邊美麗的自然環境與百餘珠的松樹林群落相互和諧,西浦里松樹林散步小徑提供一個可漫步休憩的好去處,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能盡情遊玩的新旅遊景點。


江原道(寧越郡)

清冷浦是江原道寧越郡南面廣川里,南漢江上游的端宗流放地。 2008年12月被指定為國家名勝第50號。 在南漢江的東、北、西面水流是圍繞著清冷浦緩緩流動,而南面則是被絕壁圍繞,所以清冷浦又有陸地孤島之稱。又以繁茂的松樹林和清澈見底的江水而有了寧越八景的美稱,是一個避暑和釣魚的好去處。朝鮮時代(1392-1910)第六代國王端宗(1452-55)曾流放至此地,也讓清冷浦多了一段歷史性。當時12歲的端宗被叔叔首陽大君給篡奪了王位,導致17歲開始了在清冷浦的流放生活。在清冷浦,到處都被高大的松樹所圍繞,即使是白天,也很難見到陽光。其中高30公尺並有600年樹齡的觀音松(天然紀念物第349號)最為有名。而觀音松樹名的由來是當時被流放的端宗,滿腹的淒楚卻無人訴說,只好對著大樹抒發而來。雖然清冷浦有著另人惋惜的歷史,但此處幽美景色還是吸引了很多的觀光客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