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南道(唐津市)


首爾(瑞草區) , 江南・三成(COEX)

《別別演戲》為年輕的傳統戲劇演員與國樂演奏者組成的劇團「You-喜」所推出的作品,是立基於傳統戲劇,加入新編的音樂與表演,呈現出符合如今時代潮流的新式韓國公演。 由團名有著「讓您(觀眾)開心」之意,目前已成為國樂界備受肯定的明星團體「You-喜」所推出的《別別演戲》,結合了團員們熱情洋溢的打擊樂演出與舞蹈,為名副其實可使觀眾捧腹大笑、興致盎然的韓國傳統公演,表演型態相當多元,有傳統人偶劇、假面劇、打擊樂演奏、四物農樂與走繩等。


全羅北道(群山市)


首爾(江南區)

首爾貿易發展中心作為可舉行專門展示會,博覽會,國際會議,大型主題活動,文化公演等多種展示活動的大型會展中心,附屬設施額和相關服務設施完善,是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專門會展中心。


江原道(平昌郡) , 三陟

位於海拔1,173m的金堂山西邊山腳下,金堂溪谷的溪水潺潺流經此處。位於平昌郡平昌面和龍平面大和面間的溪谷,為平昌江的上游流域區。金堂溪谷較寬廣,突出的奇岩怪石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急流。3月下旬開始,春天來臨大地甦醒,到了4月底時,躑躅花開滿了整個山谷。 下金堂溪谷的方法可以從長坪沿著水流往下走,或是從安味國小往上走也可以。從大和里往平昌邑方向走的話,可以看到分上安味里和下安味里等標示的十字路口。這裡即有往金堂溪谷入口的標示,不難尋找。往安味國小方向右轉後,到介水橋為止為經過鋪設的道路。未經鋪設的石頭路從國道邊13.5km支點處開始。從這裡再往上一點,有著稱作鳳凰臺的奇岩。其名字為古人本來打算在這塊土地上開發墓地,突然間看到一隻鳳凰飛上空而取名為鳳凰臺。鳳凰臺後往上游走,為長達8.4km的石子路。在溪谷的對面,沿著水流可欣賞沿路的奇岩怪石及各種岩壁風景,並伴隨著清澈的溪水。這裡有著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330號的水獺主要棲息地,還可以抓到鯰魚。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The Arc具有Architecture of River Culture及Artistry of River Culture的涵義,指盛載關於天、地球與文化,優雅且貼近幾何學與江河文化一切事物的建築與藝術品。在水的共通主題之下,The Arc成為一個和參訪遊客一同進化的複合演出空間與共同完成的藝術作品。整體內部裝潢設計摩登而簡潔洗練,有協調的地下1樓展示空間與藝術畫廊,1樓與2樓則設有以水為主題的巨大環形劇場,3樓則有能欣賞周邊自然環境的觀景臺,為參訪旅客提供了豐富而有益身心的各種體驗。 * 開館日 : 2012年9月20日


慶尙北道(星州郡)

韓國的8大名勝之一── 伽倻山國立公園(白雲洞地區) 距離星州邑27公里處的伽倻山,從以前享有韓國8大名勝之一的盛名,其更在1972年被指定為國立公園。 伽倻山國立公園的主峰七佛峰,海拔高度達1,433公尺,並位於跨越星洲郡、陜川郡、居昌郡等地的交界處,位於星州郡修倫面的伽倻山的走勢,更是讓人感到變化無雙。而走在修倫面往伽倻山延伸的循環道路上,更可以看到聳天暗紅色的奇岩絕璧的壯觀景象。另外,在主峰的山頂則有乾旱時也不會乾涸的牛鼻井,還有位於山腰的磨崖如來立像(寶物222號),以及位於海印寺西邊約2公里處的知名的龍門瀑布等壯麗的景觀。 在伽倻山國立公園中最美之處──海印寺與紅流洞溪谷 在伽倻山國立公園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海印寺以及形成海印寺入口的紅流洞溪谷兩處名勝。保存著大藏經板庫(國寶52號)的海印寺,就位在沿著紅流洞溪谷而上的4 公里處的山麓,在入口處有座武陵橋,一路上還可以依序看到籠山亭、題詩石、噴玉瀑、霽月潭、會仙岩、落花潭、疊石臺等不同的景點。 籠山亭與題詩石是新羅崔致遠晚年在此隱居而留下的遺跡,籠山亭是其下棋的祠閣、題詩石則是題有崔致遠所寫的籠山詩的磐石。 而在此除了海印寺外,尚有12座尼庵。 這一帶不僅盛產松子、松茸、山菜等物產,在溪谷中,峭壁、岩石、清澈的水流以及茂密的老松,更是形成了一片神仙美景。


忠清南道(泰安郡)

泰安郡南面的磨劍浦海水浴場,就位於與安眠島連接大橋入口旁,為至今尚未廣為人知的非常安靜的海水浴場。海水浴場周邊有大片鬱鬱蔥蔥的松樹林,非常適合露營。乾淨潔白且平緩的沙灘,讓小孩也可以安全地戲水。春天這裡盛產魩仔魚生魚片,附近的海域還出產鯷魚、玉筋魚、小章魚等海鮮,也使此處更加為人所知。而每到傍晚時的日落景觀也相當壯觀,錯過可惜。


全羅南道(海南郡)

418年前於鳴梁海峽,上演了一場戲劇般的勝利。忠武公李舜臣將軍率領水軍阻截於南海勝利,想由西海北上前往漢陽的日本水軍,雙方於鳴梁海峽交戰,李舜臣將軍以13艘戰船擊沉133艘日本船大勝而歸,此次大勝被稱為鳴梁大捷。這不僅歸功於李舜臣將軍,幕後功臣還有私下以漁船與糧食幫助李舜臣將軍所率水軍的全羅道百姓們。鳴梁大捷成功平復了壬辰倭亂,也挽救了當時國勢猶如風中殘燭的朝鮮王朝。 全羅南道為紀念鳴梁海戰的勝利,表彰忠武公李舜臣將軍與全羅道百姓的救國精神,而舉辦「鳴梁大捷慶典」。今年的慶典較往年更為盛大,準備了許多活動,有重現歷史之戰、傳統羌羌水越來舞蹈、招魂神祭、萬家遊行、鳴梁21品廣場遊藝,以及可闔家參與的多種體驗活動。


全羅北道(高敞郡)

這是集板索里為大成、留下卓越國文學識足跡的桐里申在孝(1812~1884)古宅,古宅正後方是板索里博物館,後院緊鄰著桐里國樂堂(桐里為申在孝之號)與牟陽城(1453年為抵抗倭寇所建的自然石城郭,別名高敞邑城)。被指定為重要民俗資料第39號的申在孝古宅建於1850年,現在留下正面5間、側面2間規模的舍廊齋與梧桐樹、水井等。 擁有板索里理論家暨演奏家與廣大(古時板索里等藝人統稱)指揮家稱號的申在孝,誕生於1812年的邑內里,為申光洽1男3女中的獨子。桐里申在孝最初並非說唱藝人,而是出身富裕之家。他以從父親手中繼承的財富為基礎,讓家財興旺的同時,並傾注所有與他人不同的熱情於板索里上,而他就如同桐里歌詞所吟唱的“城裡建造亭子 / 亭子旁有葡萄藤架 / 葡萄旁是蓮池...”一樣風流好客。桐里晚年居住在這座宅邸裡,以嗓音教導眾多弟子並培養出數位名唱,還編著了兔子打令、朴打令、沈清歌、赤壁歌、春香記、Garoojigi打令(打令是韓國傳統小調的一種)六大板索里辭說。六大板索里戲曲中的Garoojigi打令(卞鋼鐵打令)因內容太過於淫穢,說唱藝人大都不願意吟唱而造成曲調失傳,至今只剩五大戲曲流傳下來。 申在孝古宅於1979年完成補修、清理,為緬懷申在孝而於古宅後方設立由高敞郡管理經營的桐里國樂堂。參觀古宅的時候,從國樂堂飄出的板索里旋律不斷在耳邊回蕩。古宅庭院一角的水井後方牆邊豎立了他的歌曲碑,碑上刻著與桐里息息相關的逸話之一<桃李花歌>的歌詞。這是申在孝的弟子兼情人的陳彩仙在獲得大院君認可進入雲峴宮擔任妓生而不能回來之後,其於思念佳人時所刻。板索里研究學者認為桐里是‘耳名唱(可以解釋為知音,非常享受聽板索里,對於板索里有正確的理解與知識,並能徹底欣賞的人)’,雖然無法實際吟唱,但以他對聲音的理解進而編撰辭說與調整聲音的和諧,可以說是非常具有音樂素養的人物。若想繼續探究申在孝的足跡,可前往桐里國樂堂。位在古宅正後方的國樂堂是為了紀念申在孝與發展國樂而設立,目前教授伽倻琴、板索里、民謠、農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