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山淸郡)

白雲洞溪谷是南冥曺植在智異山錄中留下最多足跡的溪谷。南冥曹植也曾在此處的岩石上刻下白雲洞、龍門洞天、嶺南第一泉石、南冥先生杖之所等文字。‘登上青翠的山上一看,整個世界就好像一片藍,人的欲求是永無止境,就算看著這樣美景,仍然貪圖著世上的俗事。’這首詩也是在這裡所作。前往白雲洞溪谷只要沿著從宜寧郡大義面到山淸郡矢川面中山里的20號國道走,到了七井三岔路後往河東郡玉宗面方向前進1公里,在沿著白雲洞溪谷的路標進入即可。從熊石峰延續而下,山麓綿延一直到德川江邊,溪流傾注而下,這溪谷正是白雲洞溪谷。熊石峰位在鏡湖江與德川江之間,反應著‘江水無法越過山,山也無法越過水’的真理,御天溪谷與清溪溪谷的水流入鏡湖江,桂林亭溪谷與白雲洞溪谷的水則流入德川江。沿著溪谷進到山淸郡丹城面白雲里店村,首先歡迎著大家的是清涼的溪流、以及刻有‘白雲洞’的岩石與刻有‘龍門洞天’的大岩壁,再往上則有相傳沐浴後可以增長智慧的多知沼。 溪谷寬26m,長30m,但每到夏天週邊的岩石都會聚滿了避暑的遊客。這裡還有高4公尺多的白雲瀑布及五潭瀑布。刻有“嶺南第一泉石”的登天臺附近水勢強勁,似乎真的可以隨這個些水花登上天一般。


慶尙南道(南海郡)


慶尙南道(昌原市)

注南貯水池生態學習館為規模1層328㎡的單層建築,內有展示設施、中央廳、農產販賣部。首先在中央廳索取簡介後,進去展示館可以看到標本展示,讓旅客感受到棲息於注南貯水池的鳥類、在貯水池旁生長的植物,還有生存於草叢裡的昆蟲等注南的生態系。另外還有影像館,會自動播放探討鳥類和人類密切關係的影像,以及在展示館的牆上還設有螢幕,介紹鳥類的飛行原理、鳥類的生態,讓旅客能夠深刻體驗並從中學習自然生態的奧妙。


慶尙南道(昌原市)

海軍士官學校於1946年1月17日創立以後,一直收集有關忠武公李舜臣的文獻資料。為了展示這些文獻資料,在校內圖書館臨時設立了文獻展示室。之後於開校30週年1976年1月17日時,設立了海軍士官學校博物館。當時展示有關忠武公李舜臣文獻的展示室還沒有過分擴張,只不過是借了海軍士官學校圖書館的一部份,大約一間辦公室大小而已。之後,博物館於1980年1月31日依照忠武公李舜臣創造的龜甲船實際大小復原製造,並展示於海軍士官學校貴賓碼頭海上。1981年2月23日於海峽半島現在位置新建了獨立的博物館建築,1990年4月28日擴建為現貌。


慶尙南道(昌原市)

        昌原自行車賽場是國內最早的全天候賽場。賽車的種類大致可分爲專用賽場即內進行的徑賽項目、在公路上進行的公路項目以及以山地路綫上進行的MTBadhh.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始將自行車賽 以列爲徑賽項目,成爲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昌原自行車賽場比賽時有7名選手參賽,以他們强大的體力及智慧在跑道上騎6圈,决出勝負,這是一項科學的休閑運動。觀衆可先購入自己認爲能够獲勝選手的票,一旦猜中,即可獲得獎金。


慶尙南道(陜川郡)


慶尙南道(固城郡)

床足巖郡立公園中,能夠輕易捕捉到南海岸「閑麗水道」的美景。寬闊岩岸和陡峭峽谷所形成的壯麗景觀,都是公園美景之一。固城郡擁有渾然天成的石堡-床足巖,與中生代白堊紀時期所留下的恐龍足跡,具有高度保存價值,因此在1983年11月10日被編列為第20號郡立公園。如果往青少年體能訓練場前的海水浴場方向前進,可見許多常年被海水沖刷而形成的圓滾滾卵石,越過印著恐龍足跡的海岸,有山壁邊的「層岩斷崖」(像是層層疊上的峭壁)。再往岩壁方向走去,可以看到被海水侵蝕的岩洞就像是床腳一樣,因而被稱之為「床足」,也叫做「雙足」或「雙腳」。由岩洞所形成的天然床足巖型態高高低低、環肥燕瘦,這些外貌奇特的岩石都有著神秘的傳說。傳說在太古時期,天上仙女們下凡來到床足巖,準備織出要奉獻給玉皇大帝的錦衣,當時仙女們沐浴的地方,就被稱為「仙女湯」。外貌像似織布機和浴池的岩石也都可以在岩洞裡看到,燭臺岩和屏風石更是相當值得一覽。另外還可以搭乘前往統營郡蛇梁島的遊艇,享受乘風破浪的快感,再加上一望無際的閑麗水道美景,難怪這裡一年四季遊客都是絡繹不絕的湧入。床足巖上的恐龍足跡化石也讓這裡更增添一份神秘感,床足巖及巴西、加拿大並稱為世界三大恐龍遺跡地,也曾因電影《侏儸紀公園》而備受矚目。在遠古恐龍時代,由雷龍 、腕龍、暴龍等所留下的足跡更可讓人們一探恐龍時代的神秘奧妙,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已被列為天然保護物第411號。


慶尙南道(南海郡)

南海<加川梯田村>以環海的雪屹山麓一帶的山坡上,耕種有超過約108個石築的梯田而著名。梯田村位於其南邊,為一冬天難得下雪,艾草、菠菜等春菜最先收成的溫暖村莊。受海風影響,農作物的害蟲不多,適合種植有機農作物。此外,2007年起,每年都在此舉行能感受鄉村溫暖人情味與體驗農地泥土大自然的‘多漣漪農田節’。‘多漣漪農田節’由整田、草繩相撲、插秧、農田賽跑、背重物等各種傳統農耕文化體驗與精采豐富的藝術活動所組成,透過傳統與藝術結合的體驗活動,讓小朋友們實際感受農耕文化,提供他們學習文化遺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