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靈岩郡)

靈岩郡位於全羅南道的西海岸,東邊和長興郡接壤,西邊是西海岸的窄灣,南邊是海南郡和康津郡,北邊則是與羅洲市相連。整體面積為565.9平方米,總人口為58,813名(2015年1月為準)。區域內共有2邑9面121個法定裡,郡廳所在地為靈岩郡東武裡。


全羅南道(靈光郡)


全羅南道(求禮郡)


全羅南道(麗水市)


全羅南道(莞島郡)


全羅南道(新安郡)


全羅南道(莞島郡)

鳴沙十里海水浴場位在多島海海上國立公園的中心,是南海岸最出色的海水浴場。傳說沙灘沙礫的哭聲可在十里之外也能聽的見,因此命名為「哭沙」或鳴沙十里。 海岸線長達4km,沙灘的寬度100m,水淺而清澈,特別適合家族旅遊和避暑。這裡的沙浴據說對神經痛、關節炎、皮膚疾病等各種病痛有著極佳治癒的效果,因此年長者也很適合來訪。 另外,海水浴場週邊非常適合釣魚,魚種豐富,不管在哪裡只要放下釣竿,即可輕易捕到鱸魚等魚類。


全羅南道(潭陽郡)

潭陽位於全羅南道北邊,擁有肥沃的平野、美麗的自然風光,為保存、繼承無數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的故鄉。朝鮮時代儒生們繼承像竹子般正直的儒生精神,批判不合理又矛盾的政治現實環境,一邊感嘆無法完成自己的大志,離開首都搬到南部地區,在潭陽一帶新建樓閣與亭子,創作詩詞歌賦,與自然絕景為伴。他們自修其身,並為培養後輩人才而盡力,後接獲國家的指示,盡忠報國,在國家有難之時,奮然起身站在最前線捍衛國家。在以漢文為主流的朝鮮時代,以國文作詩,其中歌辭文學發展最活躍,館內藏有李緒的樂志歌、宋純的俛仰亭歌、鄭澈的星山別曲、關東別曲、思美人曲、續美人曲、南極曄的鄉飲酒禮、忠孝歌等18篇的歌辭,因此潭陽被稱為歌辭文學的故鄉。 潭陽郡為了歌辭文學相關的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存,以及現代化的傳承與開發,自1995年開始促進歌辭文學館的建立,於2000年10月竣工。 有本館與附屬設施紫微亭、洗心亭、山房、特產品店、傳統茶館等。展示品除了歌辭文學資料外,還有宋純的傘仰集、鄭澈的松江集,以及漆版遺墨等珍貴遺物。文學館附近的息影亭、環碧堂、瀟灑園、松江亭、俛仰亭等為湖南詩壇的重要舞台,此為韓國歌辭文學創作的基礎,其傳統仍延續至今。 * 歌辭- 高麗末期出現的3·4調或 4·4調的韻文詩歌形式


全羅南道(康津郡)

位於萬德山山麓上的茶山草堂,可以俯瞰整個康津面。茶山草堂為朝鮮時代集實學為一身的大學者─ 丁若鏞,流配生涯中所居住過的地方。茶山其號取自於康津橘洞後山的名字,並在此居住。為朝鮮後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實學者─ 茶山先生,於1801年流配至康津,18年餘間的謫居生活撰寫《牧民心書》、《經世遺表》等500餘卷的龐大書集,不僅在朝鮮時代為具有公論性的性理學公理,理性的學風以實用性科學思想帶出實事求是的實學集大成之地。 茶山丁若鏞先生為晉州牧使丁載遠的第四個兒子,28歲時考上文科及第,曾任於藝文館檢閱、兵曹參知、刑曹參議等官職。1801年受到辛酉迫害而流配至慶尚道,而後又因黃嗣永帛書事件,流配至康津。剛開始在康津內各地停留了8年,1808年春天正式移至茶山草堂,至1818年9月為止,10餘年歲月皆在茶山草堂裡度過,教導弟子們的同時,著述寫作。在丁若鏞的著名著作中,大部分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茶山草堂在因為陳舊崩壞後,於1957年經過茶山遺跡保存會的努力之下復原,此後又將茶山先生居住過的東庵及弟子們留宿過的西庵皆復原完成。除了茶山草堂之外,還有其留下的茶山4景。茶山先生親自在石頭上刻寫的「丁石」兩字、親自尋找水源拿來泡茶的藥泉、泡茶用的盤石茶几、蓮花池中間堆疊如小山的假山等。另外,在懷念故鄉之時,深懷之地所建立的天一閣亭子。茶山先生於1818年以57歲的年紀再次回到故鄉馬才,於1836年離開世間,享年75歲。


全羅南道(麗水市)

麗水市的白島,位於巨文島東方約28公里處,是由海上39個無人小島所組成的,又分為上白島和下白島。高矮不一的奇岩怪石和陡峭的絕壁,形成了千羅萬象的絕景。島上不但有鷹岩、新郎石、新娘石、兄弟岩和石佛岩等,還有許多神秘的的傳說。白島還擁有了許多自然生態資源,像是黑林鴿等30多種的鳥類、風蘭、石斛蘭、杜松、冬柏、紅楠樹等,有353種亞熱帶植物分布在島上。年平均水溫在16度,故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像紅珊瑚、花珊瑚、海綿等,還有其他170多種的海洋生物皆棲息在此。目前白島為了維護島上的自然生態,所以無法登陸。但可以搭乘遊艇,沿著白島的外海觀光,也是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