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陽位於全羅南道北邊,擁有肥沃的平野、美麗的自然風光,為保存、繼承無數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的故鄉。朝鮮時代儒生們繼承像竹子般正直的儒生精神,批判不合理又矛盾的政治現實環境,一邊感嘆無法完成自己的大志,離開首都搬到南部地區,在潭陽一帶新建樓閣與亭子,創作詩詞歌賦,與自然絕景為伴。他們自修其身,並為培養後輩人才而盡力,後接獲國家的指示,盡忠報國,在國家有難之時,奮然起身站在最前線捍衛國家。在以漢文為主流的朝鮮時代,以國文作詩,其中歌辭文學發展最活躍,館內藏有李緒的樂志歌、宋純的俛仰亭歌、鄭澈的星山別曲、關東別曲、思美人曲、續美人曲、南極曄的鄉飲酒禮、忠孝歌等18篇的歌辭,因此潭陽被稱為歌辭文學的故鄉。
潭陽郡為了歌辭文學相關的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存,以及現代化的傳承與開發,自1995年開始促進歌辭文學館的建立,於2000年10月竣工。 有本館與附屬設施紫微亭、洗心亭、山房、特產品店、傳統茶館等。展示品除了歌辭文學資料外,還有宋純的傘仰集、鄭澈的松江集,以及漆版遺墨等珍貴遺物。文學館附近的息影亭、環碧堂、瀟灑園、松江亭、俛仰亭等為湖南詩壇的重要舞台,此為韓國歌辭文學創作的基礎,其傳統仍延續至今。
* 歌辭- 高麗末期出現的3·4調或 4·4調的韻文詩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