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東海市)


全羅北道(金堤市)

在現代機械化、商業化與現代化的生活裡,為了紀錄漸漸消失的傳統農具等生活痕跡,而設立了碧堤骨農耕博物館。在這裡可以一目瞭然的觀察到促使農耕文化誕生的碧骨堤,以及韓半島最大穀倉金堤地區的歷史與文化。碧堤骨農耕博物館由1個企劃展示廳與3個常設展示廳所組成,保存有1,000餘件民俗遺物。第1展示廳能觀看農耕的起源與農耕的歷史;第2展示廳可以窺探農耕物質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歲時風俗與日常生活,以及平實的民間信仰;第3展示廳主要以碧骨堤挖掘現場以及碧骨堤傳說等模型所組成,能夠近距離觀看並理解古代管理水的遺跡-碧骨堤。


全羅南道(麗水市)

巨文島舊時有三島、三山島、巨磨島等各種名稱,為了抗議英國佔領巨文島,中國清朝提督訪問巨文島,看見這島上具有學問之人甚多,以文人眾多的意思取名為“巨文”,並說服韓國改島名,因此從那時候開始被稱為巨文島,這就是巨文島的由來。 巨文島燈塔為南海岸上最早的燈塔,於1905年4月12日建立至今,100多年期間為南海岸的船引領方向。巨文島燈塔高6.4m,圓狀白色的塔身,為混凝土、磚頭、石頭所構成的混合構造建築。燈明機使用3塊大型的玻璃加工成的三棱鏡,以每15秒的打燈的方式運作,船在42km外就可以看到光芒。後因為老舊而被高33m的新燈塔取代,並從2006年1月開始發揮其作用。而擁有100年間使用過的燈塔則保留燈塔的外牆及中樞式迴轉裝置等設施,作為海洋古蹟。 巨文島有一部分被列為多島海海上國立公園的所屬地區,每年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觀光,來到巨文島的觀光客必定拜訪此燈塔。從下船處的巨文里到燈塔為止,徒步的話大約需要1小時的時間,過了橋、海水浴場,還會經過一個稱為“Muneoni”海水浮上的地方。並從這裡開始轉入海邊奇岩峭壁,眼前會出現大約1.2km長的散布道,路兩旁的冬柏樹形成一條林道,漫步在林間使人心情舒服愉快。在燈塔的峭壁邊有一座觀白亭,可盡情地欣賞壯觀美麗的大海景色。 * 最初點燈日 - 1905年4月10日 * 構造 - 白色混凝土(33m) * 照明 - 白光 15秒1閃(FlW15s) * 特徵 - 韓國第一個以紅色磚頭建成的燈塔,在100年前設置,3等級迴轉式的燈明機,為南海中部沿岸的船隻照明方向。  


慶尙北道(尙州市)

位於慶尚北道尚州市沙伐面錦欣里的‘忠義祠’,供奉了朝鮮中期壬辰倭亂時屢建功績的武官鄭起龍(1562~1622)牌位。忠義祠於1974年被指定為地方文化財紀念物第13號,展示館內陳列寶物第669號五件與動產文化財。每年10月時,地區居民都會重現當初奪回尚州城的場面,宣傳並傳承鄭起龍將軍的護國思想。


江原道(麟蹄郡)

龍垈里黃太魚節是為強化麟蹄龍垈里作為全韓國第一的黃太魚故鄉之印象,宣傳地區特產黃太魚的品質與營養,並對地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而舉辦的慶典。而今年邁入第16屆的黃太魚節,以「黃太魚與自然的和諧饗宴-龍垈里」為主題,準備了各種黃太魚相關的體驗活動,以吸引遊客前來參與。


全羅南道(順天市)

位於樂安邑城附近的順天市立博物館內,展示著韓彰琪老師生前所蒐集的文物。博物館內部展示著從青銅器時代起直至光復之後的眾多文物,可以了解韓國的在地文化。 韓彰琪老師生前從這些破舊與粗糙的東西中尋找創作的靈感,而過去那些微不足道與受到輕視的物品,現在也重新成為窺探祖先生活的資料。


江原道(旌善郡)

阿烏拉吉是位於江原道旌善郡餘糧面的湖水,以身為被列入江原道無形文化財產第1號的「旌善阿里郎」源流之地而聞名,自古以來擁有山明水秀的怡人風景,這裡同時也是江原道平昌和三陟流經的江水相互匯流的支點,因有著「和諧交融」之意,而被取名諧音為阿烏拉吉。另外這裡曾是南漢江上流區域,憑藉阿烏拉吉水道,將木材運往漢陽(現在的首爾),而成為當時相當著名的渡口。聚集來自全國各地的船夫,歡樂哼唱的歌聲不曾間斷過。特別的是「旌善阿里郎」這首歌曲就是以阿烏拉吉為背景,描述等待著要到遠方做生意的商人,以及目送為運送木材而遠行的情人,呈現出離情依依、焦急思念的情感而寫成,至今仍舊是普遍傳唱的知名歌曲。除了天然美景之外,現更增設與美麗景色互相輝映,等待情人到望穿江水的女子銅像,吸引許多遊客停下腳步留映紀念。


京畿道(安城市) , 南楊州

安城冰魚節是能在冬季厚厚的冰盤上釣冰魚的慶典,冰釣以外,現場還準備了雪花照相專區、滑冰橇、滑雪橇、民俗遊藝體驗、徒手抓冰魚等多彩多姿的冬季休閒活動。 慶典舉辦地廣惠院水庫,是源於車嶺山脈的典型溪谷型水庫,總面積達18萬坪,是京畿道安城市的代表大型水庫。這裡的上游毫無污染源,以擁有優質的一級水為傲,周邊景色也十分秀麗。 而慶典即以此地20年來保有的冰魚資源為基礎,於2012年首度舉辦冰魚節,並盡力做到最好,讓所有遊客都能在此享受抓、釣冰魚的樂趣,體驗各式各樣的冬季休閒活動。


慶尙南道(陜川郡)

從伽倻山國立公園入口處到海印寺4公里長的溪谷稱爲紅流洞溪谷。之所以得此名,是因爲這裏的楓葉紅得連溪水都被映紅了。據說崔致遠(號孤雲 857-?)先生曾在此居住。崔致遠是新羅(BC57-AD935)人,曾在唐朝留學,回國後爲國效力,但痛慨于國政紊亂,遂來此隱居,與詩共度餘生。 紅流洞溪谷中主要的文化遺産有籠山亭、落花潭、噴玉瀑布等19處名勝。其中以籠山亭的景色爲最佳,據說崔致遠曾在此讀書、下圍棋。籠山亭的對面有一塊岩石,上有崔先生的親筆手書。溪谷北面的龍門瀑布高7米,水流如白色的錦緞垂下,與周圍的奇岩怪石共同組成一處和諧的絕妙景致。 紅流洞溪谷堪稱是伽倻山的第一景,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春天金達萊和山踟躅花怒放,夏天溪谷中的千年老松與闊葉林鬱鬱葱葱,清澈的流水沿溪穀歡快地流淌。秋天周轉的松樹林和闊葉林與楓樹相得益彰,更襯托出楓葉紅似二月花之美。在紅楓林的映照下,溪水也似乎被染成紅色,令人再次深感到紅流洞溪谷得名之趣。


慶尙北道(蔚珍郡)

白岩山從名字中便可看出,它有“白色岩石“之意,其山頂上屹立著一塊巨大的白色岩石。每逢冬季,這裡便堆積了皚皚白雪,景色極佳,因此而聲名遠播。如果清晨即起床爬山的話,可在山頂欣賞到東海的日出美景。通常,登山的起點為白岩溫泉酒店前,沿南側的山脊向上攀登,穿過茂密的叢林,即可到達山頂。在山頂,可俯瞰到東海岸的大海,又可眺望西側和北側的群山,而山頂北側溪谷的方向,則有姑母山城、老奶山城、白岩山城等。 在白岩山的山頂,賞自然景觀,在白岩山下的白岩溫泉,享水中之樂,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