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淸北道(丹陽郡)

仙岩谷由丹陽八景中有名的上仙岩、中仙岩、下仙岩組成,是一個幽靜的山谷。山谷自月岳山蜿蜒而下,沿途有不少珍貴的巨岩,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觀光景點。其中,下仙岩一帶的風景為整個山谷中最美的景色。3層樓高的巨岩寬3公里,上面還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圓形的大石頭,與周圍的景色和諧地交融在一起。在這裡,春天可以欣賞到杜鵑花和躑躅花,秋天則能觀賞美麗的楓葉。下仙岩上可以露營,適合想戲水的遊客。經下仙岩來到中仙岩,水勢並未轉急,溪邊還有樹蔭,抽一天時間在溪邊遊玩也不錯,但這裡並不適合露營。從中仙岩的橋往上游方向行走就來到了上仙岩。上仙岩附近也有很多形態各異的岩石。上仙岩再往上是特仙岩,特仙岩處闢有專門的露營場,吸引了眾多露營客。這裡的岩石形態優美、溪水清澈,是休息遊玩的好地方。尤其夏天,山谷的青山綠水吸引了不少觀光客重回自然的懷抱在此暢遊一番。


慶尙南道(梁山市)


忠淸北道(堤川市)


江原道(麟蹄郡)

芳台山自然休養林以溪水清澈,樹林茂密聞名。不僅有兔子、野雞、松鼠等各種野生動物棲息,還有各種樹木、植物滋長。春天可以看到茂密的樹林,而秋天則可欣賞美麗的楓葉。溪谷可看到許多小型蓮花池和造型獨特的岩石,溪水內有僅在優良水質棲息的'熱目魚'棲息,還可觀察到各種魚類生態。住宿設施有休養林內的山林文化休養館、露營場,以及週邊的民宿。山林文化休養林住宿依據房型大小價格約4~8萬5千韓元左右。但是芳台山自然休養林內反而是露營場最受歡迎,由於就位於溪谷旁邊,可以欣賞美麗的溪邊風景進入夢鄉。


忠清南道(公州市)

* 天地人間首屈一指的寺廟-甲寺 * 甲寺是位於老松與櫸樹森林茂密的雞龍山西北方山腳的寺廟,距離公州市19km處,距離東鶴寺徒步約3小時左右。就像春麻谷、秋甲寺這樣暗示的話一般,甲寺的秋天楓紅是無比美麗的。三國時代初期,百濟久爾辛王元年(420年),從高句麗前來的阿道和尚創建了這座寺廟。歷史上的甲寺又被稱為雞龍甲寺、甲寺、甲士寺、雞龍寺等,曾為統一新羅時代華嚴宗十大寺廟之一的名寺。 甲寺取自於‘天地人間首屈一指’的甲等之意,其名稱如此流傳下來。正如其名,有如頭一個寺廟般,朝鮮世宗6年(1423)的寺廟改組合併中被屏除在外,算是很早定下名字的寺廟。世祖時,因王室的庇護拿到了‘月印釋譜’的木刻匾額。1597年壬辰倭亂燒毀,宣祖37年(1604)開始重建大雄殿與振海堂,直到今日。寺廟周圍有龍門瀑布、水晶峰、天真寶塔、君子臺等秀麗名勝,特別是南邊溪谷中的9曲特為絕景。 * 大雄殿 道指定有形文化財第108號。此建築為甲寺的本殿,於丁酉再亂時燒毀,宣祖37年(1604)重建、高宗12年(1875)補修後才成為現今的樣貌。原本的位置在現今大寂殿的附近,重建時移至現在的位置建造。 * 甲寺講堂 道指定文化財第95號。為僧侶們講解佛經之處,建築物上懸掛著鷄龍甲寺的匾額,整體架構為沒有繁複技巧的雄偉感朝鮮建築形式。 * 甲寺功牛塔 這座塔位於過了流經大雄殿到大寂殿間小溪後的溪谷邊山麓上,傳說是從原本甲寺的附屬庵子移到現在的位置。塔由3層的塔身與基壇部所構成,塔身第1層刻著建立塔的內容,2、3層則是塔名,皆以陰刻方式雕刻。塔建立的過程從塔身上刻著的銘文判斷,是為了讚揚重建時期的功績而建。銘文內容如下:‘臥塔起立,人道偶合﹔三兮乙乙,厥功居田(重新扶起倒下的塔,是人道偶然的配合﹔三次的努力再努力,其功之最)’。 * 甲寺浮屠 此浮屠(供奉僧侶舍利或遺骨的墓塔)為寶物第257號,原來位於甲寺後山,而後移到現今位置。不僅是新羅時代的代表樣式,雕刻技巧更是卓越,為研究新羅末期與高麗初期浮屠樣式的重要資料。 * 甲寺銅鐘 為寶物第478號,此鐘位於過了甲寺解脫門後右手邊的新建四角屋頂鐘閣內。鐘體上有銘文,建造於朝鮮宣祖17年(1584),可從此得知甲寺的寺名在當時叫做甲士寺。鐘高127cm、口半徑為91.5cm,日制時期因獻納的名目充公上繳,解放後才歸還,是與整個韓國民族一同受難的梵鐘。於1584年(朝鮮宣祖17年)建造的鐘,大致上維持著從新羅以來的傳統梵鐘樣式,也同時有著不用甬筒就敲打發出聲音等朝鮮時代的特徵。龍鈕(綁著鐘的弔環)上刻著寫實的龍紋、肩部有9個輪廓(突起的裝飾),以及蓮花形式的撞座(敲響鐘的部分)等皆是新羅以來韓國梵鐘的傳統要素。撞座間雕刻著地藏菩薩,鐘體上有標示著製造時期的銘文,除了是能夠解韓國鐘變遷的重要資料外,上頭標示著的'甲士寺'也能看出當時與現在不同的寺名。 * 甲寺鐵幢竿及支柱 寶物第256號的甲寺鐵幢竿與支柱是是架設寺廟的鐵竿與柱子。幢竿是廟前豎立的旗竿,標示著佛祖或菩薩的威信與功德,是為了懸掛趕走邪惡東西旗幟-幢的旗竿,而幢竿支柱則是為了在左右支撐著幢竿的支撐柱子。甲寺鐵幢竿是由半徑50cm的鐵桶24個連貫而成,高約15m。但1893年時,其中4個鐵桶斷裂,因此變得比原本還矮。此鐵幢竿與支柱的建造時期,可從甲寺是新羅義湘大師所創的華嚴宗第10代寺廟之一,與基壇側面刻著的眼象雕刻來推測是新羅時代的物品。完整無缺保存下來的甲寺鐵幢竿支柱,是研究幢竿型態的珍貴資料。   [文化財資訊] 甲寺鐵幢竿及支柱(寶物256號) 甲寺浮屠(寶物257號) 甲寺三身佛掛佛幀(國寶298號) 甲寺銅鐘(寶物478號) 宣祖2年刊月印釋譜板本(寶物582號) 甲寺石造藥師如來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財50號) 甲寺石造菩薩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財51號) 甲寺史蹟碑(忠南有形文化財52號) 甲寺講堂(忠南有形文化財95號) 甲寺大雄殿(忠南有形文化財105號) 甲寺大寂殿(忠南有形文化財106號) 甲寺表忠院(地方文化財52號) 甲寺三聖閣(地方文化財53號) 甲寺八相殿(地方文化財53號) 甲寺天真寶塔(地方文化財68號)


慶尙北道(靑松郡)

位於距周王山國立公園約15分鐘車程的青松邑內的周王山溫泉觀光飯店規模雖小,但卻設有乾淨整齊的客房、韓式餐廳與宴會廳,尤其是享譽全國的溫泉,富含碳酸氫鈉成分的優秀水質能中和現代人日漸酸性化的體質,並讓肌膚恢復彈力,預防老化現象。


京畿道(楊平郡) , 九裏

楊平郡內里、注邑里一帶為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山茱萸野生群落地,每到山茱萸盛放的早春時節,就會舉辦山茱萸慶典。現場不僅有以山茱萸果實與花為食材製作的各種美食與茶,還有作為介軍面特產的介軍韓牛試吃會,讓人不禁回想起令人懷念的故鄉美味。除此之外,慶典還準備了臉部彩繪、劈柴、敲打傳統樂器、烤地瓜、烤馬鈴薯、尋寶等多采多姿的體驗活動,讓郡民與遊客一起同樂。


首爾(冠岳區)

南首爾美術館為首爾市立美術館的分館,於2004年9月2日正式開館。美術館建築的前身為比利時領事館,僅進行必要的維護而不大改動,盡全力原汁原味地保存原始建築,包括古典主義愛奧尼柱式的柱子與壁爐等,打造出現代美術與1900年初期西洋古典式建築交流、對話的展覽空間。 被列為史跡第254號的舊比利時領事館竣工於1905年,當時位於首爾的會賢洞。由於市區再開發工程之故,於1983年遷至現址重新修復。1970年商業銀行(今 友利銀行)買下整棟建築的產權,而後於2004年5月,免費租借給首爾特別市作為文化藝術支援工程的一環,將這裡重新打造為公共美術館。 舊比利時領事館建築總面積佔地1,569.58㎡,為地下1層樓、地上2層樓,擁有屋頂閣樓的洋樓。地下1樓為美術教育區,1樓與2樓則為展覽室與辦公空間,建築外部則是由草坪與樹木妝點而成的戶外雕刻公園。首爾市立美術館南首爾分館以企劃特展為主,也針對兒童與青少年推出兒童美術教室與寒暑假美術特別講座等美術教育課程,持續為推動首爾的美術教育奉獻心力。


忠淸北道(堤川市)

為了增進民眾與觀光客對韓方文化的理解,並傳遞傳統醫藥的重要性,因而設立了堤川韓方EXPO公園,提供教育、文化、休閒等複合式空間。有韓方生命科學館、藥草販賣部、國際發酵博物館、韓牛廣場等多種設施,千萬不要錯過喔。


江原道(楊口郡)

楊口生態植物園作為南北韓之間的生態複原中心,佔地面積18萬914平方米,投資31億韓元,建成於2004年6月。由於它位於韓國的最北端,各種韓國本土品種的稀有物種均可在此看到,其中主要有大岩山龍沼、項蓮莢等400多種珍貴植物。整個園區大體可分為植物園地區、天然林地區、設施集中地區等六大區域,特別是在植物園地區,可以看到在非武裝地帶和楊口一帶生長的高山植物及北方植物。此外,園中設有散步路、藥用植物展示場、秧苗場、溫室展廳等設施,並為彌補植物園內過於靜谧的不足,引入了小溪的流水建造了溪流、濕地地區,在此可以聽見潺潺的流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