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慶州市)

1984年12月20日,慶州市的良洞村整體被承認為國家指定文化財(重要民俗資料第189號),是擁有無忝堂、 觀稼亭、 香壇等的重要民俗資料十二項和慶尚北道指定文化財七項的歷史悠久的兩班(貴族)村莊。但特殊的一點是,良洞村有孫氏和李氏兩家,經歷五百年間,相互合作,患難共處到現在。慶州良洞村的香壇,設立於1543年,在1964年11月14日,被政府制定為寶物第412號。香壇的原來房間數是九十九間,但因火災,目前只剩下五十一間組成的單層瓦房形態。正面設有綿延九間的行廊齋,其後面是大小類似於行廊齋的本齋。


忠清南道(公州市)

* 天地人間首屈一指的寺廟-甲寺 * 甲寺是位於老松與櫸樹森林茂密的雞龍山西北方山腳的寺廟,距離公州市19km處,距離東鶴寺徒步約3小時左右。就像春麻谷、秋甲寺這樣暗示的話一般,甲寺的秋天楓紅是無比美麗的。三國時代初期,百濟久爾辛王元年(420年),從高句麗前來的阿道和尚創建了這座寺廟。歷史上的甲寺又被稱為雞龍甲寺、甲寺、甲士寺、雞龍寺等,曾為統一新羅時代華嚴宗十大寺廟之一的名寺。 甲寺取自於‘天地人間首屈一指’的甲等之意,其名稱如此流傳下來。正如其名,有如頭一個寺廟般,朝鮮世宗6年(1423)的寺廟改組合併中被屏除在外,算是很早定下名字的寺廟。世祖時,因王室的庇護拿到了‘月印釋譜’的木刻匾額。1597年壬辰倭亂燒毀,宣祖37年(1604)開始重建大雄殿與振海堂,直到今日。寺廟周圍有龍門瀑布、水晶峰、天真寶塔、君子臺等秀麗名勝,特別是南邊溪谷中的9曲特為絕景。 * 大雄殿 道指定有形文化財第108號。此建築為甲寺的本殿,於丁酉再亂時燒毀,宣祖37年(1604)重建、高宗12年(1875)補修後才成為現今的樣貌。原本的位置在現今大寂殿的附近,重建時移至現在的位置建造。 * 甲寺講堂 道指定文化財第95號。為僧侶們講解佛經之處,建築物上懸掛著鷄龍甲寺的匾額,整體架構為沒有繁複技巧的雄偉感朝鮮建築形式。 * 甲寺功牛塔 這座塔位於過了流經大雄殿到大寂殿間小溪後的溪谷邊山麓上,傳說是從原本甲寺的附屬庵子移到現在的位置。塔由3層的塔身與基壇部所構成,塔身第1層刻著建立塔的內容,2、3層則是塔名,皆以陰刻方式雕刻。塔建立的過程從塔身上刻著的銘文判斷,是為了讚揚重建時期的功績而建。銘文內容如下:‘臥塔起立,人道偶合﹔三兮乙乙,厥功居田(重新扶起倒下的塔,是人道偶然的配合﹔三次的努力再努力,其功之最)’。 * 甲寺浮屠 此浮屠(供奉僧侶舍利或遺骨的墓塔)為寶物第257號,原來位於甲寺後山,而後移到現今位置。不僅是新羅時代的代表樣式,雕刻技巧更是卓越,為研究新羅末期與高麗初期浮屠樣式的重要資料。 * 甲寺銅鐘 為寶物第478號,此鐘位於過了甲寺解脫門後右手邊的新建四角屋頂鐘閣內。鐘體上有銘文,建造於朝鮮宣祖17年(1584),可從此得知甲寺的寺名在當時叫做甲士寺。鐘高127cm、口半徑為91.5cm,日制時期因獻納的名目充公上繳,解放後才歸還,是與整個韓國民族一同受難的梵鐘。於1584年(朝鮮宣祖17年)建造的鐘,大致上維持著從新羅以來的傳統梵鐘樣式,也同時有著不用甬筒就敲打發出聲音等朝鮮時代的特徵。龍鈕(綁著鐘的弔環)上刻著寫實的龍紋、肩部有9個輪廓(突起的裝飾),以及蓮花形式的撞座(敲響鐘的部分)等皆是新羅以來韓國梵鐘的傳統要素。撞座間雕刻著地藏菩薩,鐘體上有標示著製造時期的銘文,除了是能夠解韓國鐘變遷的重要資料外,上頭標示著的'甲士寺'也能看出當時與現在不同的寺名。 * 甲寺鐵幢竿及支柱 寶物第256號的甲寺鐵幢竿與支柱是是架設寺廟的鐵竿與柱子。幢竿是廟前豎立的旗竿,標示著佛祖或菩薩的威信與功德,是為了懸掛趕走邪惡東西旗幟-幢的旗竿,而幢竿支柱則是為了在左右支撐著幢竿的支撐柱子。甲寺鐵幢竿是由半徑50cm的鐵桶24個連貫而成,高約15m。但1893年時,其中4個鐵桶斷裂,因此變得比原本還矮。此鐵幢竿與支柱的建造時期,可從甲寺是新羅義湘大師所創的華嚴宗第10代寺廟之一,與基壇側面刻著的眼象雕刻來推測是新羅時代的物品。完整無缺保存下來的甲寺鐵幢竿支柱,是研究幢竿型態的珍貴資料。   [文化財資訊] 甲寺鐵幢竿及支柱(寶物256號) 甲寺浮屠(寶物257號) 甲寺三身佛掛佛幀(國寶298號) 甲寺銅鐘(寶物478號) 宣祖2年刊月印釋譜板本(寶物582號) 甲寺石造藥師如來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財50號) 甲寺石造菩薩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財51號) 甲寺史蹟碑(忠南有形文化財52號) 甲寺講堂(忠南有形文化財95號) 甲寺大雄殿(忠南有形文化財105號) 甲寺大寂殿(忠南有形文化財106號) 甲寺表忠院(地方文化財52號) 甲寺三聖閣(地方文化財53號) 甲寺八相殿(地方文化財53號) 甲寺天真寶塔(地方文化財68號)


京畿道(抱川市)

廢舊採石場到藝術谷的變身 小山丘上千奇百怪的岩石和不著邊際的山景湖讓廢舊的採石場重新獲得生機。曾經的廢墟在抱川市環境還原政策的推動下,展現出全新的面貌。目前這裡年均訪客達100萬人以上,常年開展專題展覽、週末表演和專題演出等各式活動,已成為深受遊客和當地居民喜愛的文化藝術空間。


濟州道(濟州市)

楓葉飯店(Maple Hotel)距離濟州國際機場僅5分鐘車程,位在老衡洞五岔路口附近。坐落於濟州道政府所在的新濟洲地區,故入住濟州楓葉飯店,可同時享受便利的設施與多元的美食。 楓葉飯店共有家庭房、雙床房與雙人房等房型,其中家庭房配備有雙人床,還有寬敞的休息空間。雙床房則配備有一張單人床與一張雙人床,是可讓2人放鬆休息的空間。雙人房擺放了一張雙人床與2人用的迷你桌。所有客房的床鋪、桌子、衣櫃、化妝台等,全部是在當地工房以原木製成。濟州楓葉飯店以較為寬敞、整潔的客房空間,獲得旅客的高滿意度。 從楓葉飯店前往梨湖木筏海水浴場僅需7分鐘左右,夏天可享受海水浴,四季都深受歡迎。而從飯店前往道頭港、龍頭岩、東門傳統市場、濟州島民俗自然史博物館、沙羅峰的車程也只要15分鐘。遊客可在東門市場購買海鮮與各種當地紀念品、傳統小米糕等濟州當地的特產,在熱愛追求傳統美味的美食旅行家之間相當受到歡迎。


全羅南道(木浦市)

* 南農許楗先生所建的美術館,南農紀念館 * 南農紀念館為韓國南宗畫巨匠,雲林山房第三代主人──南農許楗(1908~1987)先生為保存祖先遺物,延續韓國南畫傳統而於1985年5月設立的美術館。 館內展有曾得朝鮮末期詩書畫大家秋史金正喜盛讚「海東第一人」的小痴許鍊之作品,以及其子孫米山許瀅、南農許楗、林田許文、五堂許塡等人的作品,雲林山房五代畫家的創作盡在其中。此外,也展出朝鮮時代至現代的南畫大家作品300多件,能一覽韓國南畫的命脈。 不僅書畫作品,南農紀念館也展有自伽倻與新羅時代至朝鮮時代的陶器、瓷器等200多件,以及中國與日本陶瓷,每年都吸引許多遊客造訪,是木浦與韓國美術史的代表景點之一。


慶尙南道(河東郡)

身處休息的樓閣(Relaxation Pension)之中,從細石平原、兄弟峰、卯峰順勢而下的花開川溪谷從旅館旁蜿蜒流過,溪水清澈,水聲潺潺,在耳邊回蕩。尤其是週圍30分鐘車程內分佈著雙磎寺、七佛寺、佛日瀑佈、花開市場、清鶴洞、香魚垂釣、小說《土地》中的平沙裡崔參判府、南海大橋、華嚴寺等旅遊景點。地處經過大成裡攀登智異山天王峰的要衝。旅館準備了四季純天然野菜和鄉土風味。春天可以參加櫻花節和茶文化節;夏天可以到幽靜的溪谷聽水聲潺潺,適於晚上垂釣和避暑;秋天楓葉紅遍;冬天可以一邊喝著熱茶一邊欣賞美景。


全羅南道(順天市)

樂安邑城民俗村是有200多間茅草屋,且實際有居民居住,在此務農生活的民俗村。由於樂安邑城將朝鮮時代過去的面貌原封不動妥善保存,因此被指定為史跡第302號。樂安民俗文化節是傳統與現代共存的樂安邑城的代表慶典,慶典期間將進行扇子舞、國樂公演等民俗公演,以及林慶業郡守赴任再現遊行、守門將交接儀式等,同時還有能完整體驗祖先們過去生活的各種體驗活動,讓遊客能充分感受到過去的民俗文化。


忠淸北道(堤川市)

為了增進民眾與觀光客對韓方文化的理解,並傳遞傳統醫藥的重要性,因而設立了堤川韓方EXPO公園,提供教育、文化、休閒等複合式空間。有韓方生命科學館、藥草販賣部、國際發酵博物館、韓牛廣場等多種設施,千萬不要錯過喔。


全羅北道(鎭安郡)

雲日岩半日岩溪谷是雲長山東北方兩座山峰,明德峰與明道峰間的溪谷。長約5km,削出來的絕壁內,只看得到天空、石頭、樹木與雲,所以取名叫雲日岩。因為溪谷很深,有半天以上看不到陽光,所以又叫做半日岩。溪谷兩邊是絕壁與蒼鬱的樹林所構成的峽谷,帽子石、抓魚石、大佛石等奇岩怪石櫛比鱗次,自然景觀秀麗。夏天來這裡避暑的遊客絡繹不絕,秋天的楓葉也非常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