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富川市)

1998年開館的富川市民會館是位於京畿道富川市遠美區中洞的複合型文化設施,提供了舉行公演、藝術教育項目,以及與市民溝通和交流空間。 會館內設置了1152個坐席的大公演場和352個坐席的小公演場,根據規模和主題可以選擇合適的公演場,市民會館前的院子還準備了便於市民們休息的空間。


全羅北道(益山市)

羅岩聖堂是全羅北道益山市望城面華山里的天主教聖堂,為全羅道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聖堂。為了紀念朝鮮時代1845年,在中國上海受任為天主教神父後歸國的金大建神父,於1906年建造。此聖堂擁有1954年豎立的Vermorel功勳紀念碑,與1955年豎立的金大建神父殉教紀念碑。被稱做是全羅道地區代表性的天主教史蹟地,每年有許多天主教信徒前來。


大邱廣域市(達西區)

位在大邱市達西區的樂天百貨公司上仁店將便利設施與附帶設施特別地作規劃,像是文化中心、空中花園、旅行社、造型髮廊等應有盡有,讓地區的居民能夠享受到ONE-STOP的便利購物。並以多元化的文化活動提升達西區的購物文化。


全羅北道(全州市)

明亮的開始。就是韓屋Guesthouse「端暻」的涵義。這個名字表現出了全州人懂禮儀、有關懷之心,也表示了主人希望住在端暻的客人也能成為有禮貌、懂得關懷他人的人。 端暻是1943年6月建成的韓屋,雖然經歷了韓國光復、韓國戰爭和近代化等鉅變的歲月,但仍舊維持著原貌。在不毀損具有70多年歷史的韓屋原貌的同時,打造出方便居住且更為美麗的模樣,讓來到全州韓屋村的人們感受到其魅力和品味。凡是住在端暻的客人,都會有一種變成文質彬彬的書生或大家閨秀的感覺。 韓屋入口處栽種的白樺樹花壇和院子裡的楓樹、梅花樹讓人感受到季節感。正屋的端室、響室、暻室及廂房的別室和茶室的地板上都鋪有木頭,淡淡的木香令人心情愉悅。院子對面的畫廊在展示藝術作品的同時,也是客人吃早餐或喝茶休息的空間。畫廊屋頂是只針對住客開放的特別場所,能將全州韓屋村盡收眼底,可以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輕鬆地喝一杯。


全羅北道(完州郡)

過了完州郡大雅水壩湖畔,進入山川里,越過村莊前的橋約200m的分叉路就是大雅樹木園了。150公頃的樹木園內約有30餘萬棵茂密的觀賞用樹木,景色優美宜人。園內有泉水、休息區、展望臺、山林資料室與林間教室等,是個幽靜的休憩區域。  


慶尙北道(聞慶市)

* 擁有美麗的創建傳說之地-大乘寺 * 四佛山大乘寺連同美麗的創建傳說一起,保有較為豐富的事蹟。創建以後的記錄並不詳盡,但依據《大乘寺事蹟記》記載,朝鮮宣祖37年(1604年)西聰大師重建了大雄殿西邊的僧堂,孝宗2年(1651年)敬穆大師重建了大雄殿東邊的禪堂。 之後仁祖8年(1630年)至肅宗29年(1703年)間,又經過桂潭大師、角仁大師、先林大師、惠彈大師、宗水大師、元應大師等歷屆住持的重修。當時寺內有大雄殿、應眞殿、觀音殿、十王殿、金堂、寮舍、鐘閣、一柱門、樓閣、水閣、廚庫、門廊等眾多殿閣滿布四佛山,使此地成為嶠南的大伽藍。高宗12年(1875年),木刻後佛幀從浮石寺移至此處供奉,雖然此後仍一直有爭議,但最後仍歸大乘寺所有。 1922年夏天,一場無名火將許多建築燒毀。經由義雲、翠月、德山大師等募款,於1927年將寺廟復原。但1956年1月又再次發生火災,僅剩極樂殿、冥府殿、山神閣等建築保存下來,隨後南仁、大休、雪月、正岩大師等又合力重建大雄殿、應真殿、大房、一柱門等。 * 大乘寺的創建傳說 * 四佛山原本的名字叫做功德山,但根據《三國遺事 》第3卷〈四佛山、掘佛山、萬佛山〉的內容來看,「竹嶺東方百餘里處有座山。眞平王9年(甲申年),突然有個用紅布包著,四面約10尺,且皆刻有佛像的大石頭從天降至山頂。王聽了這件事就乘車前往參拜,並在石頭旁邊蓋了大乘寺,且請了一名誦讀法華經的不具名比丘來主管這座寺。他將石頭的周邊清掃乾淨,並加以供奉,之後香火不斷。當時山被叫做德山或四佛山。而比丘死後入葬,在其墓上長出了蓮花」。寺廟因此以「天降四佛」及「地湧雙蓮」的傳說而聲名遠播。


慶尙南道(陜川郡)

陝川玉溪書院是為收藏栗谷李珥的遺物《擊蒙要訣》與《海東淵源錄》等著作所建的書院。最早在英祖3年(1725)建於距今址4㎞處,之後因興宣大院君的書院撤廢令而被拆除,而後於高宗6年(1867)才在村落東側200m處重建。現今書院內留有講堂、溯源祠、內三門、外三門、管理舍等建築。


慶尙南道(咸陽郡)

慶南鹹陽郡的榉樹山莊(Zelkova Cabin)位於智異山白武洞韓信溪谷前,縱向攀登智異山或經白武洞攀登時,可以作為大本營。山莊共有兩層,背靠白武洞溪谷,幽深甯靜,與週邊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客房分為小型、中型炕間。附屬設施包括室外燒烤設施和與山莊共同經營的餐廳。可以在這裡品嘗到利用黑豬、黑山羊、土種雞制作的風味美食和野菜拌飯等。酒店距白武洞汽車終點站200m,步行即可到達,便於乘坐大巴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