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亭原是高麗末年留學學者吉再繼朝鮮建國後,放棄官位返鄉修學的地方,後人為紀念吉再而在其生活過的地方建造了書院。花石亭曾被荒廢過一段時間,栗谷李珥第五代祖父康平公李明晨在世宗25年(1443年)建造了亭子,1478年其曾祖父李宜碩則對亭子進行了整修。李淑瑊將其命名為花石亭,至此它成為了一處擁有悠久歷史的地方。
據說曾經亭子週邊銀杏樹茂密,其下側的臨津江晝夜船舶川流不息,晚間可觀賞到為了捕魚而出航的漁船上的點點燈火,燦爛多姿。但是目前,臨津江被鐵網橫腰阻攔,銀杏樹也所剩不多,略顯孤單落寞。據說栗谷先生平時非常樂於和弟子們匯聚於此,以至於這裡的柱子都被他們摩得油光锃亮。相傳在壬辰倭亂時,宣祖逃竄避難穿過如傾盆大雨般落下的瀑佈過江時,正是由於李恒福在花石亭處放火掩護,才使宣祖得以安全過江。
栗谷先生在國事之余會經常前往花石亭,辭官後更是將余生留在了那裡,與弟子們共同研究學問。據說當時欽佩栗谷先生學識的中國勅使黃洪憲曾來此會面,吟詩作賦。在壬辰倭亂時花石亭曾被大火燒毀,其後的80年間僅剩下了火後的遺址,直到顯宗14年(1673年)栗谷先生的曾孫李厚地、李厚坊將其進行了重建,可惜在韓國戰爭時再次被毀。目前的花石亭是1966年坡州儒林們集資而建的,建築風格為八角涼亭,傳承了朝鮮時代的建築手法。亭子的正中央挂有樸正熙總統親手提筆,刻有“花石亭”三個大字的牌匾。站在位於山丘上的花石亭裡進行遠眺,欣賞下週邊美麗的風景,會令人不由地發出感歎。
八歲賦詩 林亭秋已 騷客意無窮
遠水連天碧 霜楓向日紅
山吐孤輪月 江含萬裡風
塞鴻何處去 聲斷暮雲中
相傳西畿停、權攬、鄭澈、宋時烈等著名文人均在此吟詩作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