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南道(牙山市)

可體驗家風宗家料理之家 – 豐德古宅 約形成於500年前,仍保持著舊時面貌的牙山外巖民俗村。沿著低矮石牆連接而成的窄巷漫步,走著走著即可看到豐德古宅。雖乍看之下好似平凡的韓屋,但實際上這裡獲選為「農家美食餐廳」,是以獨特宗家手藝聞名的地方。 維持250年的忠清道式房屋 豐德古宅為禮安李氏家族的宗宅,因李嗣宗的七代孫李宅胄擔任豐德郡守的關係,自古即稱為豐德宅,為典型的忠清道式「口」字型房屋,完整保有祖先李宅胄250年前於此地建蓋房屋當時的面貌。處處修繕、精心維護並保持著簡潔面貌的豐德古宅於2012年春季開始對外開放,因12年前為正式繼承房屋,而從別處返鄉歸來的宗孫夫婦希望此地能夠成為充滿年輕人與小朋友們活力、熱鬧的空間,而開始提供韓屋體驗。如同屋主夫妻所期望的,有帶著小朋友前來的家族旅客與帶著父母前來的夫妻等各型態的旅客前來。


忠清南道(公州市)

國立公州博物館為迎接韓國傳統佳節春節與元宵節,使與全家人或親朋好友一同到訪博物館的旅客能歡度佳節,自2月18日至2月20日為止,舉辦「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傳統文化活動」。活動有闔家踢毽子大賽、賀年卡製作等體驗活動,還將進行各種傳統民俗遊藝與四物農樂公演。


忠清南道(錦山郡)

南二自然休養林是適合休閒與家族同遊的滯留型觀光地,濃密的闊葉天然林、純淨無污染的清澈溪水、奇岩絕壁與瀑布等自然景觀秀麗。附近有祖先曾經生活過的百濟時代城址文化財「栢嶺城址」、保存6.25時激戰傷痕的「六百高地戰勝塔」等讓人看到就能再次回顧歷史的景點,能夠同時欣賞自然景觀並追尋歷史軌跡。擁有能登上包圍著休養林仙冶峰(729m)的步道,在山頂上能一眼看遍大芚山的奇岩絕壁。* 準備物品 - 帳棚、簡單的野餐工具


忠清南道(泰安郡)

橫跨將整個泰安半島南部圈的島嶼與島嶼間連成為一線的安眠島大橋後,再疾駛10多分鐘左右的時間即可見安眠海岸的標示方向路牌。車子繼續向前方行駛穿越松樹叢林後,就能抵達寬闊遼廣的白沙灘安眠海岸。週邊山崖地勢及海水白沙所結合而成的美麗景觀實在是叫人驚艷。另外在往返目的地途中也可以前去紗帽岩等眾多觀光景點參觀遊玩,或者是遇到海水退潮時也可以到海邊試試看能不能抓到豐富新鮮的漁獲上岸。


忠清南道(泰安郡)

位於忠清南道泰安郡近興面的新津島面積共1.06㎢,位處程竹半島的尾端,距離泰安郡市中心約40公里、距離近興面約1公里。高麗成宗時為了防衛海岸而在此設置了萬戶廳,之後便開始有居民定居於此。


忠清南道(錦山郡)

錦江發源於全羅北道長水郡長水邑水分里中央最高峰,悠悠流經北邊後進入忠清南道,在東南方轉了個水灣進入西邊錦山郡富利面方佑里。錦江從這裡開始貫穿以層岩絕壁所組成的山間後流抵水通里,前面是寬廣的視野,而左邊則是奇岩所構成的峭壁,這峭壁所形成的山被稱做赤壁,而流經底下的錦江就被稱做"赤壁江"。赤壁名稱的由來在於呈現紅色的石頭山,江水穿過超過30m的壯觀絕壁下,這山上生長了許多的奇花異草更顯得神奇。秋天時,火紅的楓葉倒影在江上形成美景。碧波上映著晚霞,乘著一葉扁舟,邊觀賞赤壁美景邊陷入冥想之中,這也是一樣佳作。赤壁底下的錦江彷彿湖水般潺潺流動,沙灘長長的平鋪著,更增添韻致。另外有一個說法是,這裡與中國揚子江上游的天下絕景赤壁江相似,因而稱做赤壁、赤壁江。春天太陽升起時像幅春畫、夏天碧綠的松葉、秋天的丹楓、冬天的雪花映射在江上,與像是繡在絲綢上的水波形成赤壁江的美景。捕魚的漁夫乘著傳劃過江面,更像是一幅畫。


忠清南道(錦山郡)

深幽溪谷、雄偉山峰與天然闊葉林,再加上山腰下人工造林地,成功展現人工與自然相互融合的地方,別名熬谷(Jijimigol)。鄰近大芚山道立公園與太古寺(傳統寺廟),附近還有梨峙大捷碑,紀錄了壬辰倭亂時為確保軍糧,將江虎視眈眈的倭敵引入溪谷內使用火攻而成功殲滅的功績。


忠清南道(論山市)

階伯將軍遺址地 這裡是和百濟末期成忠•興首一起並稱為百濟3忠臣的階伯的遺墟碑,位於靠近黃山原野的地方。 1966年在發現廟的當時,破損得很嚴重,安置了支石後複原為了週長47.6m ,直徑15.15m, 高6.5m的墳墓。1976年 5月19日增添了墳土,並立了刻有“傳百濟階伯將軍之墓”的石碑。 百濟最後的將領, 階伯將軍 階伯 (?~660)是百濟的將軍。554年聖王在管山城戰死後百濟和新羅的關繫惡化。 641年義慈王即位後和高句麗聯手攻擊新羅。但是被孤立的新羅聯合唐朝伺機攻擊高句麗和百濟。後來由於義慈王政治上的失誤使得百濟處於混亂狀態,和高句麗的同盟關繫也漸漸瓦解。在660年(義慈王20年),蘇定方和金庾信聯合軍襲擊了百濟的軍事重地炭峴和白江,義慈萬給了階伯5,000名軍士出戰。階伯將軍以一敵百,經過了4次艱苦地奮戰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是最後百濟的軍隊還是敵不過聯合軍,階伯將軍戰死沙場。從此階伯將軍就懷著痛恨長眠黃山原野。


忠清南道(公州市)

* 邂逅舊石器時代生活面貌,石莊里舊石器遺跡 * 公州石莊里舊石器遺跡與公州市直線距離約6㎞,是位於長岐面石莊里錦江北岸沖積沙丘的韓國舊石器時代代表遺址,被指定為史跡第334號。遺跡於1964年至1974為止由延世大學博物館主持10次調查,據結果表示,舊石器文化共形成27個地層,其中有遺物的文化層約有11個。而後於1990年至1993年間再度進行具體的發掘調查,隨著更多文化遺跡的確認,此遺跡的性質也被明確定位。 依地質層來看,石莊里遺跡可分為河床、河邊、山坡三種堆積層,位於下方的各堆積層分別於兩個不同的間冰期與第4冰河期堆積而成。由河邊堆積層最上方的樹木根系,可證明其為於溫暖氣候之處生長的樹木,而將出土的木炭以放射線定年法推斷,可知其生長年代早於5萬270年前。此外,由山坡堆積層1號房屋遺址的火窯殘渣,可知其為2萬630年前的遺物。最下方的河床層,則推測可上溯至30~50萬年前。在12~14個文化層中,由下至上展現了當時石材與石器製作手法的發展過程,以石器的特徵來看,舊石器前期的直立猿人多以石英與片麻岩粗略打製成沉重的單刃石器與兩刃石器,舊石器中期的早期智人在此之外還以斑岩打製更進一步的刮削器、錐子、切刀、刨刀、鋸刀等石核與剝片石器,並使用轉動敲打的手法。舊石器後期的晚期智人則使用極先進的間接打片-石刃剝離手法,以更細緻精密的作業製作出石切刀、石刮削器、石刮擦器、石雕刻器等,石材更採用由遠處取得的黑曜石與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