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高陽市) , 一山

位於京畿道高陽市龍頭洞的西五陵是由敬陵(追尊王德宗與其妃昭惠王后)、昌陵(朝鮮8代睿宗與其第一位繼妃安順王后)、洪陵(21代君王英祖的王妃貞聖王后)、翼陵(肅宗的王妃仁敬王后的單陵)、明陵(19代肅宗與其第一位繼妃仁顯王后、第二位繼妃仁元王后)共5個陵組成。西五陵為繼東九陵後,朝鮮王朝王室的大型家族陵墓。朝鮮時代王室根據品級區別稱呼,王與王妃的墳墓稱為「陵」,王的親父母、王世子、妃子的陵墓稱為「園」、大君、公主等的墳墓稱為「墓」。此處除了5個陵以外,還有朝鮮王朝的第一個「園」,13代明宗的長子順懷世子與世子妃恭懷嬪尹氏的墓地-順昌園、綏慶園(21代英祖的後宮暎嬪李氏的墳墓)、永懷園(16代仁祖長子昭顯世子其妃愍懷嬪姜氏的墳墓)。而原位於京畿道廣州市,19代肅宗的後宮,景宗的母親張禧嬪的大嬪墓,也於1969年被遷移至此。


釜山廣域市(釜山鎮區)

桃山是一家服務週到的日式飯店,以經營定食和深受日本人喜愛的海鮮壽司、燒烤、油炸、炖鍋料理和烏冬類為主,並有7間能使顧客感受到日本傳統氣息的榻榻米式房間。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首爾(中區) , 南大門・首爾站

韓國美食節目經常介紹的美食店。 位於首爾特別市南大門市場附近的燉白帶魚專賣店。 招牌菜是燉白帶魚。


忠清南道(天安市)

忠清南道天安的Cherbourg飯店外觀高級,設有親切服務。位於天安市中心,交通方便,還可利用周邊的各種便利設施。客房分為一般室與特室兩種,內部乾淨整潔,可享受安穩的休憩空間。尤其是特室內設有按摩浴缸,讓房客們能洗去一天的疲勞。附帶設施為位於一樓的餐廳,可於這裡享用早餐。不論是從天安站還是斗井站,都可搭乘市內公車前往。另外,提供天安站的接送服務,若有需要,請事先聯絡飯店櫃檯。


慶尙北道(盈德郡)

竹島山是一家位於盈德郡江口港大蟹街區路邊的螃蟹專賣店。店鋪的一樓設有大型水缸,內有各種大螃蟹和活魚,二樓設有大型玻璃窗,如瀑佈直流而下的水柱帶給人清涼之感。 該餐廳的招牌菜是清蒸大蟹和天然生魚片,在吃完蟹肉後,品嘗下蟹籽炒飯和辣味螃蟹湯,味道堪稱一絕。餐廳的三樓設有民宿,可提供住宿服務。 ​


首爾(瑞草區) , 江南・三成(COEX)

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所主辦的「ARKO韓國創造音樂節(西洋樂部門)」,將於2016年1月26日,20:00,於藝術的殿堂-演唱會廳舉辦。將由 崔洙列(音譯)指揮家指揮,京畿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ARKO韓國創造音樂節是展現韓國作曲家創新與革新作品的重要場合,將最新創作的作品完整呈現在觀眾面前,說是音樂創作的搖籃也不過份。演出的作品除了在韓國以外,也會到歐洲等地展演。再過了10年,甚至百年,這些曲目相信都還能被熟知。(本公演為事先預約制,請將姓名、聯絡方式、票數傳到(mailto:music@arko.or.kr)申請)


釜山廣域市(金井區)

韓國第二都市釜山的門戶,和京釜高速公路相連,為高速、市外巴士專用的綜合巴士客運站。


慶尙南道(統營市)

位在統營艅艎路的忠烈祠為朝鮮宣祖39年(西元1606年),第七位三道水軍節度使李雲龍奉王命所建造的奉祀、追慕忠武公李舜臣將軍威靈的祠堂。這裡在1973年6月11日被指定為史蹟第236號。除了奉祀李忠武公牌位的祠堂外,園內還有內三門、中門、外三門、正門、箭門等五道門,中門內有祭祀時準備祭品之用的東齋與西齋,外三門內有掌管祭祀事務的崇武堂與培育人才的景忠齋,兩旁有忠烈廟碑等6座碑閣,門外則有1988年復原的江漢樓與展示館。如今祠堂正殿與外三門懸掛的「忠烈祠」匾額,為朝鮮顯宗之御賜匾額,由禮學家文正公宋浚吉所書。


江原道(原州市) , 平昌

龜龍寺距雉岳山最高峰毗羅峰約6公里,是新羅文武王時義湘大師所創建,流傳著義湘與九條龍的傳說。傳說中,大雄殿的位置原本是座水池,那裡住著九條龍。義湘喜歡那水池的位置,想把水池填平建造寺院,於是與龍比試法術。龍先飛上天空,此時雷聲大作,下起大雨,所有山都沒入水中。龍覺得很滿意,但看看四周,卻只看到義湘在毗羅峰與天地峰繫了一艘船,並且在裡頭睡了起來。接下來換義湘施法,他畫了一張符放入水池中,水池的水就開始沸騰了起來。九條龍則因為太燙紛紛飛出水池,受到驚嚇的其中八條龍交出寺前的八座山峰後逃往東海,其中一條龍因為眼睛看不見而改至附近的溪谷棲身。因此這座寺又叫做九龍寺。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寺院逐漸開始沒落。有一天,有個老人出現了,他說是因為寺前的烏龜岩讓寺的氣變弱了,提議將烏龜岩的穴位截斷。依照老人的指示做了之後,寺裡的狀況更加慘澹,甚至考慮廢寺。這次換另一個僧侶出來說話,說是由於烏龜岩的血脈被截斷而導致寺的衰退,提議再次暢通烏龜岩的穴位,於是寺把名字改成龜龍寺。龜龍寺溪谷裡的龜龍瀑布、龜岩、虎岩、龍淵等風景都相當美麗。龜龍寺有大雄殿、普光樓、三聖閣、尋劍堂、說禪堂等,其中大雄殿曾多次翻建,但仍維持原樣。該殿爲木製建築,是朝鮮近代的基本建築形式-多包式,正面有三間,兩邊則各有兩間,爲“八作”式建築,被指定爲地方文化遺産第24號。整個建築未使用一根釘子。大雄殿內部有三尊木佛,從中可看出朝鮮時期佛像的特點。中間爲釋伽牟尼,兩側有菩薩像,與建築結構配合和諧。寺內還有普光樓等許多佛教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