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慶州市)

更靠近觀眾,力圖走向世界,以簡稱「KOINMO」備受眾人喜愛的表演觀光慶典「動感韓國Korea in Motion」,自2006年作為非語言公演慶典開始舉行,是讓全世界認識韓國公演魅力的韓國唯一的專業表演觀光慶典。


仁川(延寿區) , 仁川市區

BOBOS賓館位於東北亞的中心城市以及韓國的經濟首都仁川。仁川素以潔淨的天然資源而著稱,由150多個島嶼組成,是一座近代和現代共存的城市。這家酒店周圍 風景迷人。仁川的旅遊熱點有月尾島公園、仁川貿易港口、遊艇、浪漫的沿海碼頭、海鮮豐富的蘇來浦口、舞衣島以及松島等。而仁川的江華島更被譽為是一本栩栩如生的教科書,非常適合攜子女一同前來參觀學習。


全羅南道(潭陽郡)

* 亞洲第一座慢活城市(Slow City)──潭陽清平三支內村 * 清平三支川村形成於1510年左右,東側為月峯山、南側則矗立著國守峰。流淌於村莊前的河川模樣猶如被鳳凰翅膀環抱在內,因而稱為三支川。村莊中間為草原,自古以來便出產豐饒農產品。以市道民俗資料第5號「潭陽高在宣故居」為中心,完善保存了數棟韓屋,加深了其作為傳統村莊的價值。 村莊的圍牆構造基本上為使用石頭與泥土堆成的土石牆,多使用稜角不分明的花崗石系圓石,型態包括將石頭與泥土層層堆起,可看見縫隙的圍牆,以及隨意推起的圍牆。大致上,圍牆下端為大石塊,越往上,石頭越小。以「S」字型自然彎曲的村莊內部道路呈現出靜謐氣氛,與古宅交相輝映。


忠清南道(論山市)

階伯將軍遺址地 這裡是和百濟末期成忠•興首一起並稱為百濟3忠臣的階伯的遺墟碑,位於靠近黃山原野的地方。 1966年在發現廟的當時,破損得很嚴重,安置了支石後複原為了週長47.6m ,直徑15.15m, 高6.5m的墳墓。1976年 5月19日增添了墳土,並立了刻有“傳百濟階伯將軍之墓”的石碑。 百濟最後的將領, 階伯將軍 階伯 (?~660)是百濟的將軍。554年聖王在管山城戰死後百濟和新羅的關繫惡化。 641年義慈王即位後和高句麗聯手攻擊新羅。但是被孤立的新羅聯合唐朝伺機攻擊高句麗和百濟。後來由於義慈王政治上的失誤使得百濟處於混亂狀態,和高句麗的同盟關繫也漸漸瓦解。在660年(義慈王20年),蘇定方和金庾信聯合軍襲擊了百濟的軍事重地炭峴和白江,義慈萬給了階伯5,000名軍士出戰。階伯將軍以一敵百,經過了4次艱苦地奮戰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是最後百濟的軍隊還是敵不過聯合軍,階伯將軍戰死沙場。從此階伯將軍就懷著痛恨長眠黃山原野。


忠清南道(瑞山市)

瑞山海美邑城是韓國國家代表性史蹟中保存最為完善的平地城,建於朝鮮時代,在600年歷史歲月中發展出燦爛的文化。過去這裡有掌管湖西中心地區忠清道的兵馬節度使,也是忠武公李舜臣曾經執行勤務的歷史性地點。海美邑城曾是全韓國最大的天主教殉教聖地,一千多位天主教徒在這裡以虔誠信仰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亦是紀錄著東學革命與天主教迫害等近代史上劇烈變化之處。在這樣充滿深遠歷史意義又可以觀察朝鮮後期中小型都市傳統市集的地方,以樸實而充滿活力的庶民生活「傳統特別市集」為主題,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活動期間內有走繩、轉盤、風物農樂等市集表演,以及國樂、管絃樂、廣場劇等豐富文化饗宴。此外還準備有傳統客棧、傳統工藝等各式各樣文化體驗,與民俗遊戲體驗、繪畫演出等遊客可以直接參與的活動。


慶尙北道(安東市)

安東泥川洞石佛像是一座頭高2.43公尺、全身高12.38公尺的巨型磨岩石佛像。近來因新建的燕子院(寺廟)而被人稱爲“燕子院石佛”。該石佛身體部分是在石壁上雕刻出來的,而頭部則是單獨製作的。這種單獨製作佛像頭部的方式盛行於高麗時期(AD918∼1392),而由該佛像臉部輪廓及細節刻畫可推定,該佛像誕生於11世紀前後。1963年1月21日安東泥川洞石佛像被指定爲第115號寶物。


仁川(翁津郡)

距仁川航程145km的延平島位於西海最北端,離北韓的駙浦里不過10km,是西海最大的漁港。從黃海道海州首陽山算起第七座島嶼的延平島,沉靜並珍藏著過去的面貌,因為模樣像是火車在海上奔跑般平整延棉而得名“延平島”。身為前哨防衛基地,1999年延平海戰以後,才漸漸成為令人矚目的避暑地。 延平島上開了韓國第一個以黃花魚場出名的海上魚市,而吸引不少人氣。朝鮮時代林慶業將軍在丙子胡亂時,為了攻打中國清朝而前往明朝途中,曾短暫停留在延平島,傳聞他在此用荊棘抓黃花魚。每年3月左右,島上漁民會在供奉林慶業將軍的祠堂內掛上五色旗,以danggoot與paegoot敲響鼓與鑼,舉行祈願船隻安全的豐魚祭(文化觀光商品)。村莊入口處可以看到花黃魚島銅像、展望臺,再加上黃花魚歷史館的開幕,使其成為抓黃花魚景觀再次受到關注的契機。 延平全島可徒步遊覽,需約3小時左右。因無社區巴士行駛,交通多有不便,但為了方便住宿的遊客,島上多利用箱型車接送。從碼頭到村莊約1.5km距離,徒步約20分鐘左右。 * 九里洞海水浴場 - 位於延平西北方的天賜自然海水浴場,可以瞧見北邊海岸的銀白沙灘長1km、寬200m,奇岩怪石、白色碎石及沙子整齊的攤開。沙子非常柔軟,海松與其相稱,非常適合享受夏季海水浴。 * 忠愍祠 (鄉土遺跡第1號) - 為朝鮮中期名將林慶業將軍的祠堂。將軍受了丙子胡亂的恥辱,為了攻打清朝而前往明朝途中,登上延平島,為了蒐集飲水與食物,折斷了無數的荊棘,並將其插在現今堂島南方的“Anmok”,退潮時捕獲了無數不知名的魚類。這就是捕捉黃花魚的由來,每年春天,全部的居民都會為了祈願豐收而舉辦豐魚季。 * 觀光展望臺 (黃花魚歷史館) - 2001年建立的這個場所,是為了重新將等同延平島歷史的抓黃花魚發揚光大,並提供教育第2代的地方。北邊天空無限美麗的夕陽,讓失去故鄉的失鄉民內心更為感動。在這裡可以一眼就看到1999年6月15日爆發的西海交戰址。 * 屏風岩 (烏石海岸) - 看起來像是屏風打開放著的樣子而得名,因附近有鈦礦山,鈦碎片被磨損後成為堆積在海岸邊的圓石(烏石),又被稱為展開的“烏石海岸”。退潮時露出的美麗黑色石頭,可說是連石頭收集者們都垂涎的名物呢。在小碎石攤上光腳行走的話,可以同時感受到指壓與熱療的效果。 * 人面岩 - 人面岩是位於大延平島南邊6.4km處的小延平島東南方的岩石,因近似人類側臉而被稱做“人面岩”,是延平島上廣為人知的岩石。這裡是旅客船抵達小延平島時,最先吸引觀光客目光的名勝。


忠淸北道(鎭川郡)

鎮川鐘博物館開館於2005年9月,透過對韓國鐘的研究、收集、展示、保存、企劃展、教育及各種活動,推廣受到世界認可的韓國鐘的藝術與卓越價值。歷史調查中鎮川石帳里被判斷為韓國最早的鐵生產遺跡地,鐘博物館建造於此,其意義更深遠。鎮川石帳里發現了鑑定年份為4世紀的韓國古代製鐵爐實例,其意指那個年代韓國已經可以製作金屬工藝。而 位於鎮川附近的清州雲泉洞是統一新羅時代後期梵鐘出土地,還有高麗時代龍頭寺址鐵幢竿。將緬懷金屬藝術巔峰的梵鐘文化的鐘博物館建造於古代遺跡中曾有最大規模製鐵爐的鎮川,這也是其必然的緣分。


全羅北道(全州市)

韓國民俗藝術節是為了讓自20世紀中葉以後,因西方文化的傳入,便逐漸消逝的韓國鄉土文化與技藝,能夠重新找回傳統的根基,並發揚其特色所舉辦的。為文化體育觀光部,以及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京畿道平澤市共同舉辦,並且合併了自1994年即開始的全國青少年民俗藝術節,將規模擴大。如今,透過本慶典韓國重新發掘了36種重要無形文化財、103種市‧道無形文化財,無論對國家,或是對民俗藝術都有重大的貢獻。


慶尙北道(聞慶市)

聞慶綜合溫泉開幕於2001年3月,可同時容納2,500人泡湯的大型綜合溫泉。聞慶綜合溫泉提供兩種溫泉水,一種是取自地下900m以下的黃土色溫泉,對於各種皮膚炎及心臟病有療效﹔另一種是來自地下750m以下的溫泉水,有助於傷口恢復及呼吸道疾病。可以同時享受各自擁有不同療效的兩種溫泉,是聞慶綜合溫泉最大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