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江南區)

「C-Festival2015」是2015年4月30日(四)到5月10日(日),於首爾三成洞貿易中心盛大舉行的文化、藝術、技術國際創意文化慶典。此慶典的主辦方為三成洞貿易中心中的13間企業組織的MICE Cluster委員會,目的是希望讓三成洞貿易中心能夠成為文化傳遞的勝地,同時也提升為亞洲MICE的商務中心。即將於首爾市中心隆重登場的「C-Festival2015」,將舉辦各式各樣的新概念展示會議與特別贈獎活動,且備有各種文化藝術表演、展示、演唱會、音樂劇、話劇等,以迎接遊客的到來。


首爾(冠岳區)

羌羌水越來新林店使用素雅的土牆和木材來裝潢店面,在傳統又不失現代感的店內,訪客可以邊吃韓牛邊感受到韓國的傳統美及情感。本店堅持選用最新鮮的食材和國產韓牛,其美味及用心在饕客之間也廣為流傳。排骨、韓牛、炭火靠肉皆為本店的特色料理。


京畿道(龍仁市) , 龍仁

京畿道國樂堂成立於2004年7月14日,是為發展韓國傳統國樂和京畿道民的文化情绪涵養。京畿道國樂堂是可容納470人的表演會場和其它設施,做為舉辦各色各樣的文化活動。舞台總面積為53平方公尺, 長125米寬14米中規模的劇場,為國樂公演提供的最佳的舞台條件。另有京畿道文化殿堂的四個道立藝術團(京畿道立劇團,國樂團,舞蹈團,管弦樂團)做定期公演和巡迴公演等。


京畿道(高陽市) , 一山

阿蘇山餐廳不僅有生魚片,壽司、傳統日式烏龍等多種料裡應有盡有。


全羅南道(木浦市)

* 韓國唯一的國立海洋博物館,國立海洋文化財產研究所 位於全羅南道木浦笠岩文化街的國立海洋文物研究所是文化財廳的所屬機關,創建的目的是為向大眾介紹珍貴的海洋文化遺產,也是韓國國內唯一的海洋博物館。2009年4月27日由國立海洋遺物展示館正式改名為國立海洋文化文化財產研究所,腹地面積佔9,789坪的展覽館為地下1層樓~地上2層樓的建築,總收藏品高達2,000多件。 設有4間展覽室、戶外水上展示空間及特別企劃展覽室,將沉睡在海底的古船及多種文化財產等分別公開展示,不僅可以瞭解古時候海邊村落的人類生活面貌,還能進一步認識韓國船的歷史等。另外在戶外海邊的水上展示空間,可以了解先人是如何開拓海洋,以及他們的海洋文化和留下來的歷史足跡。 * 國立海洋文物研究所的歷史 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幕,直到1999年12月26日由社會教育館及收藏庫重新修建。原由木浦海洋遺物保存處理室負責經營管理的展示館,在1981年8月25日由文化財廳接手主管,於1990年1月3日命名為國立海洋遺物展覽館,2009年4月27日正式更名成為國立海洋文化財產研究所。


慶尙北道(浦項市)

在以農業為重心的60年代,第一批為發展重化工業而建立的浦項製鐵所,自1970年起共耗費11年時間在迎日灣建構完成這個在歷史上深具意義的創舉。透過POSCO歷史館可了解浦項製鐵是如何在短短30年間,躍身成為世界鋼鐵業中最具競爭力的龍頭位置,並且也能在此學習到鋼鐵相關的生產知識及技術。在參觀完歷史館之後,可以搭乘園區內的觀光列車進入佔地寬廣的製鐵所內進行見學遊覽,深受前來參觀旅客的喜愛。


仁川(富平區) , 富平

仁川廣域市唯一保健福祉部指定之脊椎專門醫院。


首爾(鍾路區)

「Potala餐廳」是韓國唯一的一間青藏飲食專門店。由青藏人所開設,讓訪客可以品嘗到最道地的青藏飲食,除此之外,在此還可以享用到印度和尼泊爾的料理。


慶尙北道(慶州市)

聖德大王神鐘是現今韓國流傳下來最大的鐘,高3.75公尺,底寬2.27公尺,厚11~25公分,重量於1997年經國立慶州博物館精密測算過後確定為18.9噸。這個鐘是新羅景德王為了讓世人稱頌其父聖德王的功績而製造,但沒能如期完成,最後是在其子惠恭王任內的西元771年完工,並被稱為聖德大王神鐘。又因一開始鐘被懸掛在奉德寺,也被稱為奉德寺鐘。另外,傳說當時為了造鐘將小孩投入熔爐鍛造,所以此鐘敲擊時常發出類似小孩哭聲的「emilre」聲,因此也被稱為emilre鐘。(後被證實只是謠傳) 在鐘的最上方有個協助發聲的音筒,這是韓國銅鐘才有的特殊構造。鐘的吊環──龍鈕是由龍頭的模樣刻製而成。在鐘的主體上,上下各有兩個環狀帶,帶上刻有花的紋路。而鐘的上部有四個方型區,裡頭各浮刻有九朵蓮花。在鐘的中部,共有兩個飛天仙女像,敲擊的部位-撞座設計為蓮花的模樣,另外還有兩處刻著此鐘的來歷。鐘的下延有幾處菱角,這種特別的設計成為聖德大王神鐘的特色。這個鐘是統一新羅經過各種淬煉,藝術達到全盛期時所製的鐘,其華麗的紋路及雕刻法足以代表整個時代。此外,保留在鐘體上1000多字的銘文,不論書寫的句子或雕刻手法都相當出色,經過一千三百餘年至今都未損壞,相信這個歷經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化財,今後也一定會被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