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鬱陵郡)

杏南海岸步道是前來鬱陵島的遊客們最常走的路線,在這裡可探訪鬱陵島的神秘感和多采多姿的景觀。連接自然洞穴和溪谷的橋樑底下,海岸的絕景令人讚嘆不已。海岸步道和杏南村連結在一起,結束海景的步道,還有連結山景的路線供遊客們繼續遊覽,山林裡可以體驗鬱陵島自然生態的健行步道。 在步道的末端是杏南燈塔。沿著燈塔方向前行有展望臺,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苧洞港。此外,苧洞村是看日出的極佳景點,從湫岩、觀音島、北苧岩甚至到竹島一覽無疑。 週邊觀光景點還有道洞藥水公園、 獨島展望臺、海上遊覽船、聖人峰、竹島南西日落展望臺和道洞港。    


光州廣域市(西區)

光州Holiday Inn飯店位於金大中會展中心正對面,步行約需2分鐘。飯店內設有205間客房、豪華Suite Room、SPA、三溫暖健身俱樂部與婚禮會場。Executive Lounge Bar位於飯店10樓,備有世界各國的高級葡萄酒、飲料與簡單餐點,除了在此享受舒適溫馨,不受干擾的個人空間外,還可以進行會面或唸書。在餐廳裡,利用各地方新鮮食材,加上各種水果、蔬菜、海鮮與貝殼等材料,製作出美味餐點。此外,還設有適合舉辦會議與宴會的各種完善設施。


首爾(麻浦區)

巧克力專賣店CACAODADA,採用從世界各地輸入的可可豆,並手工烘製、碾壓後製成巧克力,完全零添加物,僅以可可豆與砂糖,呈現巧克力的天然美味。          


首爾(西大門區)


釜山廣域市(中區)

韓國最大規模的水產市場-札嘎其市場,是釜山最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每年秋天在此都會舉辦打著「來來看、來看看、買買看」口號的札嘎其慶典,讓遊客可以感受到位於海邊的水產市場的特有的蓬勃生機。另外,在市場不僅可以購物,還能買到在冒著裊裊炊煙的炭火下烘烤的鰻魚,還可以一嚐難得一見的鯨魚肉,甚至還能以低廉的價格盡情品嚐美味的壽司。 


首爾(西大門區) , 市廳・光化門 

1898年1月為了建造象徵自主獨立的標誌, 主管機關獨立協會開始負責興建獨立門, 其經費也由協會募捐的善款而來。在原本是用來迎接中國使臣的迎恩門的位置上, 韓國人建築師沈宜錫雇用中國勞工建成了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築。另外,獨立門高14.28公尺、寬11.48公尺,是模仿法國凱旋門所建造而成的一個建築物。1979年因成山大路的工程,獨立門搬遷到現在的位置。獨立門雖是朝鮮末期和獨立協會相關事蹟中之一,然而與其說是從日本等其他外來勢力中獨立,倒不如說獨立門所象徵的是韓國從中國的控制下獲得獨立自主。


京畿道(南楊州市) , 議政府

位於京畿道南楊州市的祝靈山自然休養林,距離首爾僅1小時車程,不但連接祝靈山(886公尺)及霜山(832公尺)的多條登山路,還有位在鬱蒼杉樹林裡間的森林小屋等各種便利設施,是個能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讓疲憊身心盡情放鬆休息,紓解壓力享受快樂舒適的渡假勝地。祝靈山以擁有翠綠樹林和優美溪谷而聞名,森林浴場、運動設施、戲水場、露營場、自然觀察場等設施齊全。附近還有天摩山滑雪場、水洞溪谷國民觀光地等著名旅遊景點。住宿設施包括有森林小屋、山林休養館、露營場等,可透過網站線上預約


慶尙北道(安東市)

安東民俗村是安東民俗博物館的露天館,聚集著因安東大壩而遷移的傳統草房、韓屋等文化遺産。安東民俗村的入口處豎立有兩根長丞(分石長丞和木長丞兩種,用作地區間的界標、里程標和村落的守護神。長丞一般由男女頭像構成,男性長丞頭戴冠正面寫有「天下大將軍」、「上元大將軍」的字樣;而女性長丞不著冠正面寫有「地下大將軍」或「地下女將軍」、「下元大將軍」的字樣。長丞一般立於寺廟、村落入口或路邊。)和刻有安東出身的著名詩人兼獨立運動家李陸史(1904.4.4~1944.1.16)代表作「曠野(wild plain)」的詩碑(記錄著名詩人生平的石碑)。越過詩碑後的小山坡便是電視劇《太祖王建》的外景拍攝地。史載當年王建建立高麗國[AD918∼1392]時,安東的豪族(地方上握有實權的勢力)都支援他,因此電視劇選擇在安東取景是有其歷史背景的。現在攝影場地內還保存有高麗時代的衙門、監獄、民宅等200多棟建築物。


江原道(春川市) , 原州

1967年11月北漢江與昭陽江匯流處建造了一座大壩,這座大壩是為了讓從昭陽湖(橫跨江原道春川市-楊口郡-麟蹄郡的韓國最大人工湖)與破虜湖(連接江原道華川郡與楊口郡的湖泊)流下來的水均衡的流進漢江而建造的。隨著昭陽湖與破虜湖的排水,水位變動頗大。這樣劇烈的水位變化,帶動了衣巖湖週邊釣魚的興盛。衣巖湖與其他大壩不同在於其地形為平地、水草茂盛,很適合釣鯽魚。從早春起到晚秋都能釣到鯽魚,冬天則能冰釣馬口魚與冰魚。湖中有鯽魚島、中島兩大島嶼,鄰近春川市,交通便利、觀光景點眾多。


慶尙北道(慶州市)

與皇龍寺一樣有著堆砌石牆的芬皇寺是新羅第27代善德女王3年(634年)建立的,高僧元曉大師與慈藏法師曾經住過的寺廟。歷史悠久的芬皇寺原本保有很多歷史文物,但因蒙古入侵和壬辰倭亂(1592年)等戰亂全都遺失了。現在芬皇寺還保有的有模塼石塔、和諍國師碑趺(讚揚新羅的代表法師‘元曉’的碑石基座)、三龍變漁井(守護新羅的三條龍所居住的井)、幢竿支柱等。被指定為國寶第30號的模塼石塔(高9.3m)是以安山岩石磚堆砌而成,是新羅時代最早的石塔,雖然現在只剩下三層,但學者推論本來規模應該有7層或9層。芬皇寺入口的幢竿支柱是高3.6m的兩根石柱。寺前高掛旗幟的樹木、鐵條或石頭等稱為幢竿。這裡的幢竿基石被雕成烏龜的模樣,是其他幢竿支柱很少見的,除此之外從芬皇寺後牆北側30多公尺處水井出土的佛像現都移至國立慶州博物館的庭院裡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