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廣域市(西區)

FNT酒店(FNT Hotel)位於文化首都光州光之鄉尚武地區市區內,向來到光州的商務遊客提供舒適的休息空間。同一建築物內運營的餐廳、日式居酒屋讓您得到舒適的休息。光州每隔2年舉辦溝通世界文化的光州雙年展。喜歡登山的遊客可以攀登湖南的名山無等山。代表性的美食有南道韓式套餐和年糕排骨等。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自和順里向東行2公里,即可抵達位於柑山里村一周道路的安德溪谷,內部有著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377號的常綠樹林地帶,西氏櫧、白新木薑子、紅楠等樹齡久遠的樹木,數十丈高的山崖猶如屏風般環繞四周。從入口延伸至瀑布的道路風光優美,每到夜晚,星光閃爍,更增添了不少韻味。 * 安德溪谷常綠樹林地帶(天然紀念物第377號(1986. 2. 8)) 該地區河邊一帶的暖帶林地帶根據文化財保護法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並受完善保護,禁止採集植物、捕捉野生動物等毀損大自然的行為。溪谷兩旁的常綠樹林、河川淨水、坐落於處處的洞窟等,皆是先史時代人們的生活基地,更是秋史金正喜等眾多學者曾經到訪的地區。溪谷周遭除了生長著松葉蘭、樟樹、豹皮樟、枸骨等稀有植物及膽八樹、石蒜等的野生植物之外,更因保存良好的暖帶林,研究價值極高,而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四周分布著300多種植物,最大特徵在於生長著眾多羊齒植物。


忠淸北道(丹陽郡)

* 大自然鬼斧神工打造的門-石門 * 於島潭三峰往上游逆流而行約200m,左側江邊可以看見高約數十尺、呈虹橋狀的石柱,這正是丹陽的著名景點石門。石門是由兩塊巨大的石柱,以及一塊橫躺於上的岩石自然形成的門,這樣壯觀神秘的奇景,也使石門名列丹陽八景中的第二景。 在石門的左側有一個石窟,石窟內則有仙人田。相傳過去天界的麻姑仙女為了儲水而下凡,卻不小心遺失了髮簪,為了找髮簪的麻姑以手挖地,形成了99畝肥沃的農田。麻姑見到此處比天界還美的景致,決定在此過著農耕生活,而這片寬廣的田地也因仙人曾於此務農,而被稱為「仙人田」。


江原道(江陵市) , 春川

佔地7萬5千坪的Haslla藝術世界,名稱源自於新羅時代江陵地區的別稱。充分利用大自然環境的藝術世界共分為「松園」、「時間廣場」、「農田庭園」、「海洋庭園」、「樂之庭園」等。在戶外展示著各種藝術作品,美術館內更設有自然生態體驗館,是全家大小出遊的好去處。所需的參觀時間約1小時半到2小時左右。 開館日: 2003年10月20日


忠清南道(錦山郡)

錦山人蔘節是在韓國最大規模的人蔘生產地,同時擁有人蔘、藥草市場的忠清南道錦山郡舉辦的代表性慶典活動。目的是為了向全世界推廣神秘靈藥錦山人蔘的功效,每年於秋季舉行。錦山人蔘節展包含展出所有與人蔘相關內容的錦山人蔘館,以及國際人蔘貿易展等企劃展覽空間與民間健康療法等健康體驗區。不僅如此,另有包括錦山傳統民俗表演在內的人蔘廣場劇、歌唱、舞蹈、與亂打結合的糕杵(韓國傳統製年糕方式)表演等,同時擁有各種滿足視聽與美食味覺的享受。此外還提供挖人蔘、搗年糕等體驗項目,和人蔘料理大賽、體育大賽、馬拉松大賽等豐富的特別活動。還有為遊客所舉辦的歌唱比賽、人蔘藥草搶答、手繪人蔘T恤、切藥草等充滿特色的遊戲體驗,贏得許多外國遊客喜愛。


京畿道(南楊州市) , 議政府

位於京畿道的KOFIC南楊州綜合攝影所擁有各式露天攝影佈景、攝影棚和放映廳。除此以外,從2000年開始對外開放的南楊州綜合攝攝影所內還設有講述電影發展史的電影文化館、讓遊客可以直接參與的電影體驗館和陳列劇中所用服飾及其它物品的道具服裝室等設施,共可分成影像製作設施和觀覽體驗設施兩大區域。影像製作設施包含場景器材租借及錄音、特殊效果製作等後製設備,同時也是亞洲屬一屬二大規模的電影攝影所。另外公開給遊客觀覽體驗設施有開放式場景和位在室內的展覽設施,其中較為著名的包括在2000年大受好評之鉅作《JSA共同警備區》及刻劃朝鮮時代畫家張承葉生平故事的作品《醉畫仙》等知名電影都曾在此取景拍攝。攝影所觀覽時間大致約需2小時,於2002年完工的春史館是提供給使用南楊州綜合攝影所的電影人員和參與電影相關節目的民眾,作為休憩用的便利設施及提供舉行研討會議之場地。


光州廣域市(光山區)

位於光州新佳洞的民俗村是一間以專賣美味的韓式炭烤豬肋排而聞名的餐廳。


京畿道(漣川郡) , 抱川

漂流指的是在急流上乘坐橡膠艇隨波逐流。在韓國可以進行漂流的河流有鐵原的漢灘江、麟蹄的內麟川、寧越的東江等,其中鐵原的漢灘江的飄流條件最爲理想。這裏距首爾僅1小時30分鐘,江水清澈,水量豐裕,由于風化作用形成的奇岩怪石象屏風一般的展開。在漂流時會不由自主對驚嘆于大自然的神秘。


慶尙北道(安東市)

 * 學問的殿堂-屏山書院 * 屏山書院的前身為豐山縣的豐岳書堂,高麗末期開始成為士林們學習學問的殿堂。愚伏鄭經世(1563-1633)在1613年(光海君5年)為緬懷西厓柳成龍的德才,與儒生們商議後建造了尊德祠供奉其牌位。1629年柳成龍的第三個兒子修巌柳袗獲德配享(有學問之人牌位可供奉在文廟或書堂、書院等)的賞賜,又於1863年(哲宗14年)獲賜‘屏山’的匾額。1868年(高宗5年)大院君下達書院撤廢令時,全國有47座(包括安東2座)書院被保存下來,屏山書院就是其中之一。屏山書院內的建築有供奉牌位的尊德祠和講堂立教堂,以及保管文物的藏板閣、曾為宿舍的東齋和西齋、神門、典祀廳、晚對樓、庫直舍(管理舍)等。進入斜坡地下方的外三門-復禮門,左邊有著蓮花池,而池子的對面有一排很高的石牆。沿著石牆的階梯而上,可看到非常難得一見的珍貴大型樓閣-晚對樓呈東西向坐落於此。* 國寶<懲毖錄>的作者-關於柳成龍 *柳成龍籍貫豐山,1564年(明宗19年)上任司馬試後,陸續擔任了都承旨、禮曹判書、右議政、左議政等官職。壬辰倭亂時為領議政保護君王,並致力於修築城郭、製作炸藥等擴充軍備,並設立訓鍊都監培養軍隊。1598年(宣祖31年)因北人的彈劾而被革職,回到故里後持續教導後進。包含國寶第132號『懲毖錄』在內,其留下許多著作。1604年(宣祖37年)又成為扈聖功臣,加封豐原府院君。其以道學、文章、德行、字體馳名,特別受到嶺南地區的後生晚輩們景仰。 


慶尙北道(慶州市)

鮑石亭(面積7,432㎡)位於溪邊的岩石上,1963年1月21日被指定為史跡第1號。這裡原是新羅(BC57-AD935)時期行宮的遺址,現在當時的建築已不復存在,只留了下形如鮑魚的石水渠。石槽呈彎曲形,如同鮑魚殼一般,故取名鮑石亭。鮑石亭由約63塊石材組成,寬35CM,平均長26CM,全長約10米。據說以前曾將南山溪谷流出的水導入鮑石亭後再通過石龜噴出。但現在石龜已不復存在了。新羅的國王們經常帶領著君臣、貴族們來此遊玩。據說他們把酒杯放在沿石槽而流淌的水中,在酒杯移到自己身邊之前吟詩,享受曲水流觴之風流韻致。鮑石亭旁邊是南山的鮑石溪谷,這裡溪水清澈,景色宜人,自新羅時期起就深受人們的青睞。因此新羅王室選擇這裡建造了行宮。現在仍有數百年櫸樹、松樹、竹林,氛圍十分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