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晋州市)

傳承三代的天凰餐廳位於晉州市中央市場內十字路口,是由韓屋改造的瓦屋建築。因位在傳統市場內,交通便利。 餐廳為100坪的木造瓦房,擁有寬廣的醬缸臺,突顯其鄉土飲食店的特色。天凰餐廳的推薦料理為生牛肉、山菜、3種小菜與牛血湯拌在一起的晉州代表美食傳統晉州拌飯,以及在炭火上烤的網烤牛肉。


全羅北道(完州郡)

屹立於千年古都-全州南邊的母岳山,位於完州郡九耳面元基里一帶,是形成與金堤市金山面自然界線的名山。位於萬頃江與東津江之間遼闊的津萬平原東邊,高793.5m的母岳山是蘆嶺山脈的中央部分。1972年12月被指定為道立國家公園,包含著藏有11處國寶級文化財與許多地方文化財的金山寺,隨著季節變化而有各種不同的美麗景色。就像在母親溫暖懷抱裡一樣的溫和山林,讓前來此處的登山客絡繹不絕。金山寺的櫻花、邊山半島的綠蔭、內臟寺的楓葉再加上白羊寺的雪景,並稱湖南四景。包含金山寺在內,母岳山還有大院、水王寺等寺廟。新羅末期甄萱以此處為根據地建立了後百濟;朝鮮朝末期姜甑山在大院寺悟道,創立了甑山教;這裡也是數十種新興宗教的發源地。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江華島南邊的江華里至東幕里之間的海岸道路,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海灘名勝。只要將車子停在路邊或是附近餐廳的停車場,就可以輕鬆地欣賞日落的美景。在分五里墩臺俯瞰海岸線,或是在席毛島、長串敦臺的砲口觀賞日落,更是不可錯過的重點行程。呈現弓形的海灣退潮之後,就會形成無邊無際的廣大泥灘。遊客在此可以體驗挖貝類、海螺、青蛤,或是捕捉大眼蟹等各式各樣的泥灘生物,也可以讓小朋友進行泥灘體驗。隨著2002年時,連接江華南部與金浦的草芝大橋的開通,前往東幕海水浴場遊玩的旅客也逐漸增加。>> 前往確認潮汐表


江原道(江陵市) , 春川

位於江原道江陵市南項津洞的「南項津海邊」的白沙灘長600公尺,面積24,000㎡,設有各種便利設施,夏季開放時間還營運電動遊艇。


忠淸北道(堤川市)


全羅南道(求禮郡)

稷田谷是位於智異山老姑壇和般若峰之間的山谷。山谷因秋天裏紅豔似血的楓葉而得名,是智異山10景之一。山谷雖因楓葉而聞名,但這裏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麗--春天躑躅遍地,夏天叢林蒼鬱;秋天的紅楓則可被看作稱爲韓國的化身。到了冬天,白雪覆蓋整個山頭,非常壯觀。智異山最大的寺廟燕榖寺就位於山谷的入口處,那裏還有不少其他國寶級文化遺産。由售票處至匹亞谷山莊的山路長6公里,沿線風景非常漂亮。山谷的山路較平穩,易行走。而山谷最美的景色要算入口至三紅的這一段。所謂三紅就是指山紅、水紅、人紅。每年,山谷裏都舉辦楓葉節,開展賞紅葉、買特産、拍紀念照的活動。


忠淸北道(淸州市)

1997年底開館,以清州工團內的外國勞動者為主要顧客。重新裝潢客房之後, 現為清州區域具有最新設備的飯店。


全羅南道(求禮郡)

求禮以韓國第一座國立公園所在地而為人所知,有著蟾津江的清淨水流與寬闊的原野。求禮5日市場中主要販售採集自智異山、白雲山的各種山菜以及生地黃、當歸、五味子、白茯苓等多達百餘種的韓藥材、山茱萸、梅子等物品。求禮郡山洞面一帶家家戶戶皆種植了山茱萸樹,每逢春天,黃色的花朵遍開,到了秋天則是被渲染成一片豔紅。山茱萸適合作為男性補身之用,並能改善孩童尿床毛病,在此地所生產的山茱萸產量佔全國生產量的50%。此外,在求禮市場中最常見的農產品便是栗子,這是因為求禮郡內的栗樹林高達1千4百公頃,知名品種玉光栗、利平栗即為此地生產商品。


全羅北道(金堤市)

具有330年歷史的史蹟第111號碧骨堤建於百濟時代,為韓國最大的古代水庫,留有為了正確調節農業用水所設置的巨大水閘遺跡。水閘寬4.2m,這裡所使用的石柱高5.5m,單一個的重量就達約8t。古代農業與政治、土木建築史與理工學、地域學等,碧骨堤內包含許多等待解開的疑問。透過碧骨堤,可以證明古代發達的高超土木技術。


全羅南道(康津郡)

位於萬德山山麓上的茶山草堂,可以俯瞰整個康津面。茶山草堂為朝鮮時代集實學為一身的大學者─ 丁若鏞,流配生涯中所居住過的地方。茶山其號取自於康津橘洞後山的名字,並在此居住。為朝鮮後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實學者─ 茶山先生,於1801年流配至康津,18年餘間的謫居生活撰寫《牧民心書》、《經世遺表》等500餘卷的龐大書集,不僅在朝鮮時代為具有公論性的性理學公理,理性的學風以實用性科學思想帶出實事求是的實學集大成之地。 茶山丁若鏞先生為晉州牧使丁載遠的第四個兒子,28歲時考上文科及第,曾任於藝文館檢閱、兵曹參知、刑曹參議等官職。1801年受到辛酉迫害而流配至慶尚道,而後又因黃嗣永帛書事件,流配至康津。剛開始在康津內各地停留了8年,1808年春天正式移至茶山草堂,至1818年9月為止,10餘年歲月皆在茶山草堂裡度過,教導弟子們的同時,著述寫作。在丁若鏞的著名著作中,大部分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茶山草堂在因為陳舊崩壞後,於1957年經過茶山遺跡保存會的努力之下復原,此後又將茶山先生居住過的東庵及弟子們留宿過的西庵皆復原完成。除了茶山草堂之外,還有其留下的茶山4景。茶山先生親自在石頭上刻寫的「丁石」兩字、親自尋找水源拿來泡茶的藥泉、泡茶用的盤石茶几、蓮花池中間堆疊如小山的假山等。另外,在懷念故鄉之時,深懷之地所建立的天一閣亭子。茶山先生於1818年以57歲的年紀再次回到故鄉馬才,於1836年離開世間,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