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三陟市) , 束草・雪岳山

甑山海水浴場悠靜且景色迷人,以日出聞名,與東海市湫岩海水浴場的燭臺岩相近。平均水深1~2m,暑假前來戲水的遊客甚多。 附近還有水路夫人公園,每到冬天,海鷗群飛來,呈現出浪漫的冬季風情。 在三陟轉運站搭乘10-1號市內巴士,約20分鐘就可以抵達。 諮詢) +82-33-1330(中英日)


首爾(麻浦區)

2005年以網路商店的形式開業,2007年於弘大開設第一個實體賣場。2010年擴建、整修店鋪後,使得更多的顧客能在寬敞舒適的空間中享受購物的樂趣。店裡隨處可以看到曾經風靡一時的流行經典,產品主要來自美國,偶爾也會邂逅歐陸風情。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首爾國際公演藝術節(Seou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簡稱SPAF)是於每年秋天彙集國內外優秀公演並一起上演的公演藝術節。 以Arko藝術劇場和大學路劇場為中心開展多項公演活動。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Maze Land是擁有世界最長的石造迷宮的綜合主題樂園,他們以濟州島的「三多」(石頭、風、女人)為主題,打造了長達5.3公里的迷宮。並設有迷宮博物館,在裡面可以看到迷宮的起源及從14世紀開始到現在的各種迷宮相關遺物,同時也是可以直接體驗拼圖的空間。 此處的迷宮是以石頭和樹木建成,濟州的石頭因遠紅外線放線量高,加上風與女人迷宮區的北美香柏樹能釋放許多芬多精,所以在這裡不只是單純的走迷宮,也是同時考慮健康的親自然樂園。Maze Land的腹地一共花費40多年來整治,40多年的老樹們包圍著園區,是最適合做森林浴的場所。


江原道(襄陽郡)

搭車經嶺東高速公路前往江陵,再轉往至束草的東海岸高速公路,下縣南交流道後往北前行約5km,經過南涯港後,位於江原道襄陽郡縣南面廣津里(國道7號旁),堪稱東海隱藏秘境的休休庵即映入眼簾。休休庵為寺齡不過10年多的寺院。往寺院後方拾級而下,可看到一塊龜形石,再過去還有一塊自然形成,猶如菩薩躺臥的岩石,龜形石彷彿正在向菩薩參拜,顯得十分神秘。而菩薩右側絕壁上,還有兩塊被稱為僧岩的岩石並列而立,如僧人手持木魚向下方的菩薩合十行禮,令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全羅南道(順天市)

位於順天知名觀光景點順天灣自然生態蘆葦田入口處的「清海」(日式、韓定食)以釋放自然美味的飲食著稱,可品嚐順天灣特有的創意料理。清海韓日定食的金錦秀社長於1990年代,首次將自助餐文化引進順天市,開啟了順天市飲食文化與外食產業的新面貌。從醃製、發酵、醬類飲食為主的全州韓定食、以大海食材為主,多生魚片類的麗水韓定食、乾淨簡單的日式料理中截長補短,創造出新型態的韓日定食文化的餐點。值得一提的是,清海韓日定食餐廳內所使用的餐具皆是在知名陶器製造地京畿道利川特別訂做,優美特別,讓人聯想到順天灣的風光。


慶尙北道(高靈郡)

  宣揚大伽倻時代文化的重要史蹟地-高靈池山洞古墳群曾為大伽倻國都邑的高靈郡,歷經六伽倻盟主金官伽倻的興盛到滅亡,留下了許多的遺跡地。高靈邑背面主山的東南方沿著山脊可見大伽倻時代建造的200多座古墳都是半徑超過20公尺的大型古墓,中型古墓則大多聚集在高靈邑內部,另外山下也有許多小型的古墓安放於此。這裡同時也是南部地區最大的古陵被稱作錦林王陵,其中最大型的古墳也被推定為王的陵墓。 自1977年起,包括慶北大學和啟明大學陸續挖掘出由金、銀、玉製成的器具,以及武器(盔甲、大刀)、馬具類等為數眾多的古代遺物,特別是在高靈郡發現第一座被認定為殉葬墓的古墳,可以作為推估研究當時的文化社會、社會階層架構、生活面貌等資料極具歷史價值,並且在池山洞古墳群中建蓋出"大伽倻王陵展示館"。 古墳群中出土的伽倻時代文物 池山洞古墳中出土大量可供研究伽倻國文化的珍貴文化資料,其中包括有陶器、矮腳盤、陶瓷缸具等,反映出當時伽倻時代以泥陶來製作器皿為主要的方式。並且還有發堀出槍、弓箭、刀及斧頭等各種鐵製武器及馬鐙、馬蹄掌等馭馬用器具,就此可以對伽倻時代軍事武器使用的情形深入了解。另外也有發現許多玉器、金銅冠和金銀飾物等,可見當時已有階級身份地位的分化。 [文化財現況] 指定號:史蹟第79號 指定年度:1963年1月21日 所在位置:慶尚北道高靈郡高靈邑池山里 時代:伽倻國 面積:81萬3227平方公尺,共200餘座古墳  


京畿道(華城市) , 水原

距離隆健陵1.7km左右的地方有一座被樹林圍繞的龍珠寺。行政區域上屬於台安邑松山里,但實際上是坐落在隆健陵旁的華山後方東側山麓。這裡原是廉居和尙在新羅文聖王16年(854)時所創建的葛陽寺,在高麗光宗21年(970)舉辦了韓國最早的水陸法會,是個相當有名的寺院,但丙子胡亂時受到燒毀後閉寺。直到正祖將父親思悼世子陵墓移到華山後才又重整為宮中的院剎,相傳落成式那天晚上,正祖夢見一隻龍咬著如意珠升天,因此將此叫做龍珠寺。正祖重建龍珠寺時,下令將父母恩重經刻在木板上加以保存,並請來當時最優秀的畫家金弘道進行美化。除了這50多塊木版之外,在大雄殿旁的草地也豎立著刻有父母恩重經的塔碑。大雄殿的後佛幀畫更是在金弘道的指揮下所完成的作品。正祖在大雄殿前所種下的黃楊樹,如今樹齡已經超過200年了,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264號。梵鐘閣的銅鐘也與上院寺銅鐘、國立慶州博物館的聖德大王神鐘等一樣有名,亦被指定為國寶第120號。* 主要文化財1) 龍珠寺梵鐘(國寶第120號)2) 黃楊樹(天然紀念物第264號)3) 金銅香爐(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1號)4) 青銅香爐(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2號)5) 上樑文(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3號)6) 典籍手寫本(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4號)7) 屏風(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5號)8) 大雄殿後佛幀畫(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6號)9) 佛說父母恩重經板(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7號)


蔚山廣域市(蔚州郡)

在岩石或是大峭壁、洞窟內壁面等,用刻畫、油漆等技法繪畫事物或符號而成的圖畫稱為岩刻畫。 岩刻畫亦發現於舊石器時代後期的遺跡中,典型的事例主要發現於新石器與青銅器時代的遺跡中。岩刻畫大部分被解讀為豐饒、多產祭儀的產物。此岩石上半部包含面刻的鹿在內各種動物,以及線刻的各種幾何圖形,下半部有各種銘文與用細線刻畫出的人物與動物肖像等,備受矚目。上半部的菱形紋路、蹄形紋路、圓形紋路、鹿、魚、鳥、蛇、人臉像等為新石器時代歷經青銅器時代製作而成,反映當時的豐饒衣食。下半部的騎馬列隊、船隻航海圖、龍、馬、鹿、300餘字的銘文為三國與統一新羅時代人們所留下的,推測出新羅人們自三國時代以來將此地視為聖地。  


全羅南道(麗水市)

麗水半島的主山靈鷲山,從前這裡的居民將其視為神聖之山,為祈雨祭和至誠之地。有曾為傳統祈願道場的錦城臺,以及建在其下方且流傳至今的兜率庵。依據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和湖南麗水邑誌的記載,兜率庵和祈雨壇皆非常靈驗,地方守令會在此舉行祈雨祭並留下祈雨詩等,而這些傳統一直流傳到朝鮮末期。因此為追尋祖先們所遺留下的痕跡並感受他們的心境,而舉行祈求國泰民安、民族統一、市井亨通、市民安寧、產業安定與地區發展的山神祭。 每逢春季,藉由賞花以迎接春天新機運的人們,會在各地展開祭禮,韓國三大杜鵑花群落地之一的靈鷲山也是其中之一。每到4月,杜鵑花佈滿整座靈鷲山山頭,而每年舉辦的杜鵑花節中,不僅有靈鷲山杜鵑音樂會,還有杜鵑藝術團山上特別演出等多彩多姿的活動,提供賞春遊客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