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木浦市)

* 南農許楗先生所建的美術館,南農紀念館 * 南農紀念館為韓國南宗畫巨匠,雲林山房第三代主人──南農許楗(1908~1987)先生為保存祖先遺物,延續韓國南畫傳統而於1985年5月設立的美術館。 館內展有曾得朝鮮末期詩書畫大家秋史金正喜盛讚「海東第一人」的小痴許鍊之作品,以及其子孫米山許瀅、南農許楗、林田許文、五堂許塡等人的作品,雲林山房五代畫家的創作盡在其中。此外,也展出朝鮮時代至現代的南畫大家作品300多件,能一覽韓國南畫的命脈。 不僅書畫作品,南農紀念館也展有自伽倻與新羅時代至朝鮮時代的陶器、瓷器等200多件,以及中國與日本陶瓷,每年都吸引許多遊客造訪,是木浦與韓國美術史的代表景點之一。


濟州道(濟州市)

楓葉飯店(Maple Hotel)距離濟州國際機場僅5分鐘車程,位在老衡洞五岔路口附近。坐落於濟州道政府所在的新濟洲地區,故入住濟州楓葉飯店,可同時享受便利的設施與多元的美食。 楓葉飯店共有家庭房、雙床房與雙人房等房型,其中家庭房配備有雙人床,還有寬敞的休息空間。雙床房則配備有一張單人床與一張雙人床,是可讓2人放鬆休息的空間。雙人房擺放了一張雙人床與2人用的迷你桌。所有客房的床鋪、桌子、衣櫃、化妝台等,全部是在當地工房以原木製成。濟州楓葉飯店以較為寬敞、整潔的客房空間,獲得旅客的高滿意度。 從楓葉飯店前往梨湖木筏海水浴場僅需7分鐘左右,夏天可享受海水浴,四季都深受歡迎。而從飯店前往道頭港、龍頭岩、東門傳統市場、濟州島民俗自然史博物館、沙羅峰的車程也只要15分鐘。遊客可在東門市場購買海鮮與各種當地紀念品、傳統小米糕等濟州當地的特產,在熱愛追求傳統美味的美食旅行家之間相當受到歡迎。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海雲台Grand Hotel大溫泉三溫暖為天然單純石鹽溫泉,於1952~1955年間,釜山市經過3次的管路埋設和抽水機設施的設置,直接取汲溫泉水使用。海雲台溫泉在新羅時代被稱為龜南溫泉,據說真聖女王小時候因患有天花,到海雲台洗溫泉浴而痊癒的消息傳出去之後,貴族們絡繹不絕的來訪,還有100多年前,清沙浦村的痲瘋病患者夜夜聚集於此沐浴治療的傳說。 * 規模 – 海雲台地區最大的溫泉三溫暖,規模2314.06m²(約700坪)。


()

蔚山主題植物樹木園將20餘年的農莊經過一系列的裝修整建,將其主題化與開放化而成。在園內可見多種植物,是接觸與學習大自然、做學術研究的好地方。


忠清南道(洪城郡)

廣川站自1923年12月1日開通至今,是典型的農業、畜牧業、小規模商業農村。廣川的名產有牡蠣蝦醬、海苔等。


光州廣域市(北區)

* 城市中的生態學習場,光州湖水生態園 * 光州湖是由自然觀察園,生態學習場,草坪休憩廣場,水邊濕地等各主題團地組成的生態公園。離光州市區約30分鐘路程,方便市民前來,自2006年3月開始營業之後,主要作為兒童的自然生態學習場及市民的休息空間所使用。   * 光州湖水生態園帶給您的自然 * 整體感覺清爽安靜,如果不是很冷的季節,幾乎都可以看到鮮花以及動植物的生態資料。鮮花主題園內種植有金達萊,迎春花,玫瑰,踯躅,繡球花等形形色色的野生花共17萬株。另外浮葉植物園,岩石園以及野茉莉樹,木瓜樹,楓樹等3,000余株樹木也是一道美景。在這裡還可以直接觀察到鳥科動物的孵化以及成長過程。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道伴”位於首爾三清公園入口處附近,店內材料均採用應季蔬菜,這裡的韓定食尤為出名。店名“道伴”源於佛教,乃“同伴”之意。店面是由普通家用房改建而成,在它外牆壁上挂有醒目的“道伴”牌匾,方便識別,很容易找到。 “道伴”飯店的最大特色是其材料均採用時令鮮蔬,讓都市生活的人們可以體驗到吃鄉村飯的感覺。這裡主要的特色菜是包含5種主餐和9樣小菜的“伴”定食。主餐的沙拉、拌菜、生菜包肉、餅等貌似簡單,但味道各有奧妙之處。而9種小菜則由苦菜、蕨菜等應季蔬菜組成,味道可謂一絕。“伴”定食的午餐菜品雖然僅僅到下午3點就停止供應,但這期間,足以叫食客們領略到”道伴”的獨到之處。 除此之外,這裡的一品、二品、三品等菜譜也是談生意或家族聚會時的上上之選。


全羅北道(金堤市)

就像是蓋在削掉的鳳山頭,位於奇岩怪石的絕壁上,放眼望去是一望無盡的大海,因此稱為望海寺。萬頃江下游與西海交界處,能遠眺古群山列島,位於此處的望海寺,有著與久遠歷史不相稱的簡陋規模。百濟時期642年(義慈王2年)浮雪居士(韓國三國時代於金堤一帶活動的僧侶)來到此處建立佛寺並傳道,但之後佛寺地基傾倒沉進海底。朝鮮時代1589年(宣祖22年)震默大師(1562~1633,朝鮮後期金堤出生的僧侶)再次建造了望海寺樂西殿(全羅北道文化財資料第128號),ㄱ字型的建築物前有間突出來的部分有木製地板(Maru),後面掛著近幾年來做的鐘。


慶尙南道(山淸郡)

大源寺位於智異山的東麓天王峰的山腰,其前身平原寺是新羅時期第24代王眞興王9年(西元548年)時,由烟起祖師所創建的寺院。而在閉院1千多年之後,於朝鮮王朝肅宗11年時,再度由雲卷先師率領門徒在平原寺的舊址建立了大原庵,並且開設了禪佛刊經道場,之後此地遂成為嶺南的講堂。 於朝鮮王朝高宗27年時,惠欣先師的佛庵倒塌後,便重新擴建寺院。於是在其西邊增設了祖師影堂;在東邊則增設了方丈住所以及講堂,並且改稱為大源寺。在大源寺經常會有高僧前來說法,全國的修行僧們都會聚集到此地聽法。1914年1月12日晚間,大源寺因大火而被燒毀。之後由眾多僧人於1917年再度重建了12棟、184間的殿、樓、堂、閣、 寮舍寨等建物。而之後,大源寺又因麗水順天事件、韓國戰爭等事件成為了被閒置的廢墟。直至1955年9月,法一比丘尼被任命為住持之後,再度建設了大雄殿、舍利殿、天光殿、圓通寶殿、鳳翔樓、梵鐘閣、冥府殿等,並從1986年保存至今。另外,在大源寺附近亦有以前的儒生修學的居然亭和君子亭。*大源寺溪谷從大源寺入口綿延至停車場的大源寺溪谷,大約長2公里。大源寺溪谷不僅山勢高竣、溪水清澈,岩石間所流淌的溪水以及奇岩更是難得的風景。另外,此地還有千年龍升天的所在──龍沼、駕洛國最後一任仇衡王餵食牛馬的 牛幕谷。*主要文化財大源寺多層石塔 寶物第1112號、 三壯寺遺址三層石 慶尚道 有形文化財第31號


忠清南道(錦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