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藥令市韓方文化節
 
首爾(東大門區)
1995年起,每年秋天都會在韓國最大規模的韓藥材流通市場-首爾藥令市舉辦韓方文化節,以讓大家認識韓藥材的優越性以及加強推廣首爾藥令市,並致力讓韓醫學成為觀光商品之一。活動當天在首爾藥令市將會有Show 韓方遊行、普濟院祭祀、特別電視節目等高水準節目,也會舉辦能讓遊客親自體驗的普濟院免費診療與配藥、切藥材大會、韓方飲食製作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尤其還有以一般市民、外國勞工為對象的免費診療與體質診斷的特別活動。

木浦港口節
 
全羅南道(木浦市) ,
木浦港口節是以海洋文化歷史為基礎,保存眾人逐漸遺忘的木浦固有的海洋文化,並進一步向全國宣傳,慢慢發展成為市民與遊客同樂的夏季盛宴。近幾年的慶典更加具有鮮明的色彩,其以古老的龍王傳說為主題,準備了在南道路線上的豐漁遊行表演──「龍王請現身」,以及木浦流傳已久的海洋文化之一的海上市集──波市等極具代表性的活動。此外,現場還有夏夜的光之饗宴、海上極限運動大會等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以及世界各國的文化表演。

古GO鍾路文化慶典
 
首爾(鍾路區) ,
首爾中心鍾路區的代表慶典「古GO鍾路文化慶典」,將於9月11日晚間6點30分在大學路馬羅尼矣公園盛大舉行開幕活動,至9月20日為止,於鍾路區各地展開各種活動。本次慶典活動以「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為主題,準備了各種能欣賞與享受的韓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活動。期望能透過慶典,讓人跳脫日常生活的忙亂,盡情樂在其中,一起留下快樂的回憶並度過極具意義的時光。

利川陶瓷器節
 
京畿道(利川市)
裝載著約千年陶器藝術歷史的利川地區最具有代表性意義的陶瓷器慶典。慶典中可欣賞多種青瓷、白瓷、粉青瓷等各式各樣種韓國極品陶瓷器展示,以及許多與陶瓷器相關之體驗活動。其中又以直接挖掘出的陶瓷器體驗及在剛烤好的陶瓷器上作畫的體驗活動最受到遊客們的喜愛。除慶典中各項精采豐富的活動之外,利川自朝鮮時代(1392~1910年)以來就是君王最喜歡前往泡湯的著名溫泉地,許多遊客也是慕名而來泡溫泉休養身心放鬆享受。

雞龍軍文化節
 
忠清南道() ,
韓國三軍本部所在地的國防都市-鷄龍市,每年10月都會舉辦「軍文化節」。除了祈願世界和平與和諧外,並讓前來的遊客體驗關於韓國軍隊的一切。 遊客可以親眼看見當今韓國國軍的軍事戰力,並可理解韓國的軍事文化,開闊新的視野,留下最特別的回憶。

城北世界村多元文化節
 
首爾(城北區)
城北世界村多元文化節,是透過各種世界各國的飲食,讓遊客跨越民族、人種、國家的界限,體驗世界文化的慶典,現場也會進行展現多元文化價值的各種慶祝表演。

國立民俗博物館正月十五元宵節特別活動
 
首爾(鍾路區)
韓國的歲時風俗,是慰勞一年十二個月持續辛勤工作的農人而漸漸形成的傳統。在以務農為主要生計的傳統社會,由於多以村落為單位一同生活,因而衍生出許多團體遊戲與歲時風俗。 一年之中,以農曆正月(1月)有最多風俗習慣。而正月十五元宵節是韓國傳統社會僅次於春節與中秋的一大重要節日,有許多歲時風俗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喝耳明酒」、「叫賣暑氣」、「吃藥飯(韓國八寶飯)」、「吃五穀飯」、「咬乾果」、「丟草人」等。此外,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在農村也會進行如「拔河」、「鬥鼓繩套」、「靈山木牛戰」、「石戰」、「點野火」等眾多團體遊戲。 國立民俗博物館即重現這些風俗與遊戲,讓遊客能親身體驗並進一步認識韓國的正月十五元宵節。

永同蘭溪國樂節
 
忠淸北道(永同郡) ,
為了紀念韓國3大樂聖中之一的朴堧先生對韓國傳統音樂所做出的貢獻,每年在其故鄉永同舉辦「永同蘭溪國樂節」。永同蘭溪國樂節不但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慶典,亦是韓國的綜合國樂慶典。而今年將會與紅酒節等其他更多吃、喝、玩樂的活動相結合,組成更加精彩可期的活動慶典。如: 朝鮮御駕行列及宗廟祭禮重現、全國男女吟時調大賽、崇慕祭、體驗活動等,都是訪客接觸韓國國樂的一大好時機。

釜山港慶典
 
釜山廣域市(影島區) ,
為使作為世界第五大港的釜山港更廣為人知,自2008年起開始舉辦釜山港慶典,持續開發結合相關產業、文化、教育的各種活動,並有企業、機關團體與大學一同共襄盛舉,使釜山港慶典漸漸成長為世界級的港口慶典。 慶典準備了約30多種活動,讓全家大小、三五好友或情侶們可以盡情享受慶典的樂趣。而代表活動「釜山港之旅」可搭船直接飽覽北港風光,「乘船體驗」可登上平日難得一見的大型海軍、海警艦艇,一次看遍各式船舶。「釜山港遊行」則以充滿活力的舞蹈與音樂進行街頭巡迴表演,「釜山港印章收集之旅」則可於國立海洋博物館等慶典會場內,參與體驗或欣賞展覽等。

首爾電視劇頒獎典禮
 
5.0/2
首爾(永登浦區)
自2006年起舉辦的「首爾電視劇頒獎典禮」,是以電視劇為素材,增進全世界影劇界人士交流的慶典。首爾電視劇頒獎典禮目前持續朝推動韓流發展、形塑健康的國民慶典文化、促進首爾觀光、加強影劇界人士交流的目標邁進,期許能有更進一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