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麗水道
 
慶尙南道(巨濟市) ,
以清淨海域而自豪的著名觀光景點閑麗水道,是指位於南海,從全羅南道麗水市梧桐島通往慶尚南道統營市閑山島,全長50海哩的航道。像湖水一樣平靜蔚藍,5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像童話般,分布於其中的300海哩水域。而這片海域處處遍布壬辰倭亂時李舜臣將軍對抗日軍的戰爭遺址,可謂進行歷史教育的絕佳地點。 這裡也被指定為閑麗海上國立公園。穿行在島嶼之間,輕快向前奔馳的快艇,與落日餘暉下欲走還留、彷彿不經意浮在水面上的帆船,是閑麗水道獨有的極致浪漫。此外,這片海域的水溫和水質也被評為最適合魚類養殖之處,棲息著許多韓國出口魚類,是備受關注的海釣場。眾多海水浴場也分布在此海域的沿岸。

羅州梨博物館
 
全羅南道(羅州市) ,
羅州梨曾被紀載在1430年的世宗實錄地理誌裡,當時便描述著羅州梨的高品質。從古代就一直栽培至今的羅州梨,於1967年開始正式外銷到世界各地,而1992年4月20日開館的羅州梨博物館正是為了宣傳羅州梨而存在。博物館內展示有羅州梨的栽培歷史、宣傳資料、民俗資料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梨子博物館。

咸平EXPO公園
 
全羅南道(咸平郡) ,
2008年咸平蝴蝶及昆蟲EXPO的舉行,讓這裡變成了一個亞洲生態文化的觀光景點。透過咸平自然環境和蝴蝶昆蟲等的自然教室,是一個讓人留下快樂回憶的地方。生態公園內有園藝資料館、草地廣場、植物昆蟲生態學校、主題影片館、樹林中的昆蟲村、黃金蝙蝠展示館、蝴蝶昆蟲生態館、蝴蝶昆蟲標本,以及化石展示館、淡水魚科學館、蝴蝶樂園、溼地學習場等11個常設生態館以及主題空間的大型生態公園。咸平EXPO公園內除了蝴蝶、昆蟲展示館之外,另設有各種各樣可看可玩的景點。 蝴蝶樂園和咸平水上樂園、18洞高爾夫球場等,相信可讓遊客度過一段快樂休閒的時光。

威鳳寺
 
全羅北道(完州郡) ,
傳言這座寺廟是西元604年由瑞巖大師所創建。另有傳言,依據極樂殿重修記這本傳說故事,新羅末期崔龍角騎著馬在全國各地遊山玩水,到鳳山南邊時,抓著紫藤的藤蔓爬上山頂,在山頂某一草叢內發散著祥瑞的光芒。隨著光芒走去,有三隻鳳凰在那飛舞,於是他就在此搭建了圍鳳寺(威鳳寺)。威鳳寺現有建築物是主殿的普光明殿與極樂殿、觀音殿、羅漢殿、三聖閣、威鳳禪院、羅月堂、一柱門,還有寮舍房。現有建築物中的普光明殿是寶物第608號,內部中央安置有坐著的佛像-釋迦如來坐像,左右另有好幾尊站立佛像。

向日庵
 
全羅南道(麗水市) ,
向日庵(文化財資料第40號)是韓國境內4大觀音廟中的一座,百濟義慈王4年由新羅的元曉大師創建,當時稱為圓通庵。高麗光宗9年(958年)允弼大師將此改稱為金鰲庵,朝鮮肅宗41年(1715年)仁默大師又更名向日庵。此處在圓通寶殿、三聖閣、觀音殿、龍王殿、鐘閣、海水觀音像復原、新建後,才具備了廟宇的樣貌。2009年12月20日因火災毀損的大雄殿(圓通寶殿)、宗務所(靈龜庵)、鐘閣,於2012年5月6日復原完成並舉行落成儀式。從村莊到向日庵的山路頗為陡峭,路段中間過了售票處後有可以繞道的階梯與平地。抵達庵附近,需從兩塊像房屋那麼大、如同石門般的岩石中穿過,巨石所在位置就等於其他寺廟的不二門。Impo村入口處有樹齡500年左右的冬柏樹,向日庵後面的金鰲山有王冠石、經典石、學士帽石、扇子石等。因南海水平線上的日出景緻非常壯觀而被稱為向日庵,周圍的石頭模樣像龜殼般而又被稱做靈龜庵。雖然位於海邊,但一點也沒有鹽份與黏呼呼的感覺,從向日庵前廣場到遙遠的水平線間,視野良好的南海風光與涼爽舒暢感無法言語。12月31日至1月1日舉辦向日庵日出節,為了前來觀賞日出美景的觀光客們甚多。前來的路上有防竹浦等海水浴場眾多,附近還有突山公園、無膝沙洲戰績地、天鵝渡冬棲息地、興國寺等。向日庵內有7座石頭洞窟或石頭裂縫,聽說通過了所有的石窟就可以許一個願望。為了許願,觀光客會從大雄殿和龍王殿間的藥水池旁之石頭和觀音殿後方的大石上丟錢幣,或是把錢幣放在像是烏龜形狀的石頭雕像之背或是頭上。

峨洋鐵路(아양기찻길)
 
大邱廣域市(東區) ,
峨洋鐵路是考量其歷史與產業文化遺產的價值,將歷經78年長久旳歳月,橫跨琴湖江的舊鐵路橋改造為市民文化休閒空間,於大邱市區重新誕生的新景點。峨洋鐵路全長277m、高14.2m、樓地板面積427.75㎡,內部設有觀景與畫廊展示場、數位橋樑博物館、咖啡廳等設施。將舊鐵橋再利用轉化為公共設計空間,獲得極高評價,甚至還得到德國紅點設計獎的肯定。目前作為電視劇外景拍攝地備受矚目,附近還有十里櫻花路、歌碑、東村遊園區、大大小小幸福村等景點,可順道造訪。

固城恐龍博物館(고성공룡박물관)
 
慶尙南道(固城郡) ,
世界最大恐龍腳印化石地區-床足岩郡立公園裡設立著韓國最早的恐龍博物館。固城恐龍博物館開館於2004年11月9日。床足岩郡立公園有著秀麗的自然景觀,更加提升此地的觀光與自然生態價值。固城恐龍博物館開為地下1層樓,地上3樓規模建築,為學習中的每一位小朋友帶來夢想與知識的種子。除了展示室參觀以外還設有體驗學習場,讓親自之間的互動學習更加緊密。

玉筍大橋
 
忠淸北道(堤川市) ,
玉筍大橋解決了因為忠州大壩建設與忠州湖的淡水問題,所引發的忠北水山面與清風面一帶的交通不便,連結國道36號線與國支線82號線,強化迂迴道路的連結機能,為提供來訪忠州、堤川、丹陽的旅客交通上的便利而建設的橋樑,長度達450m。 結構上將上弦材(建築構架上邊半月形的部材)像懸垂線般曲線化桁架形狀美麗,並強化支點部的韌度,設計成能夠行使像懸垂橋般的力學作用。從玉筍大橋眺望的丹陽八景之一的龜潭峰、奇岩絕璧的玉筍峰與清風湖畔的美麗景色,堪稱一絕。

海豐府院君尹澤榮齋室
 
首爾(中區)
這間宅院是朝鮮純宗的岳父──海豐府院君尹澤榮,在女兒純貞皇后於1906年被冊封為皇太子妃,住進昌德宮時所建。建材是紅松,取自被拆除的慶雲宮(德壽宮前身)。海豐府院君尹澤容齋室原位於東大門區祭基洞224號,而後則遷至南山谷韓屋村內並加以修復。宅院的平面結構是韓國少見的「元」字模樣,一字形的祠堂位在元字的第一筆,也就是整個宅院最裡端、最高的地方,剩下的「兀」字型相較之下是南端較矮的地方。元字的第二筆是裡屋與舍廊房,三、四筆是東西相對應的行廊房。原本被燒毀的祠堂在1960年被修復,祠堂前,有兩個用石磚堆疊起的花階。「兀」字型的中央自然而然形成中庭,而各自面對東西的行廊房,對面砌了圍牆,圍牆連接到大門,來去的人們在院子裡來來往往。裡院可透過西行廊側的中門進入,舍廊院則在東側行廊的末端,並連接到大門。屋頂呈歇山頂,整體以磚瓦鋪成,舍廊房飛簷為雙層屋簷,其他為單層屋簷。行廊房的屋頂是以三樑架構構成的懸山頂。宅院的整體氛圍比起家居用,更偏向讀書辦公用的齋室,因此形成大廳在中間,裡屋跟舍廊房在兩旁的特殊構造。

華城恐龍蛋化石遺址
 
京畿道(華城市) ,
2000年3月21日,華城恐龍蛋化石遺址被指定為國家文化財天然紀念物第414號。1999年4月25日,在華城市鬆山面古井裡一帶進行始華湖開荒造田運動之時,隨著人們對當地生態界和地質變化基礎研究的展開,在始華湖南側的荒地處發現了這座恐龍蛋化石遺址。在未被海水阻隔之前,這裡曾是無人生活的小島,形成於中生代白垩紀(據推測一億年前)的地表隨著始華湖海水的退去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在風化、侵蝕的作用下埋藏於地底的恐龍蛋也顯露了出來。迄今為止,在調查的12處地點中,已從30多個洞穴中發現了200多個恐龍蛋,目前正在針對被泥土覆蓋的部分進行精密調查,預計將會發現更多的化石。 大多數恐龍蛋為球形,呈暗紅色,表面有微小的氣孔,胎兒可通過氣孔來交換二氧化碳、氧氣和水分。恐龍蛋相對於其他蛋來說表面氣孔較多,這是因為恐龍生活的白垩紀時期年平均氣溫要比現在熱很多,甚至連極地都沒有冰河,在溫暖多濕的環境下,為了汲取氧氣,恐龍蛋的表面便生成了眾多氣孔。 氣孔過多雖然有助於呼吸,但卻容易造成水分流失。為防止水分流失,恐龍會在地上挖坑將蛋埋入地中,用沙子覆蓋其上。華城恐龍蛋化石遺址的恐龍蛋上端幾乎都已破裂,其中,蛋殼碎片散落於蛋中的表明恐龍在孵化之前已被其他動物所吃,相反,若在蛋中未看到散落的蛋殼碎片,則表明恐龍蛋孵化成功,小恐龍已脫蛋而出。此外,若蛋中有鵝卵石和蛋殼碎片,則可能是恐龍蛋在孵化過程中因洞穴坍塌被砸碎。 目前發現的恐龍蛋蛋殼為單面形態,據推測可能是脖子與尾巴較長的蜥腳類恐龍或鴨嘴龍等鳥腳類恐龍。在這一地區,除恐龍蛋化石外,還發現了大量的沼澤植物化石和底棲生物化石。根據發現的多種植物化石和恐龍蛋化石可以斷定這裡是古代恐龍的產卵之地。 華城恐龍蛋化石遺址不僅提升了韓國古生物學界對恐龍研究的水平與層次,還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內容豐富的韓半島恐龍化石遺址,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前往華城參觀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