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河東郡)

橫跨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南道等3個道的智異山國立公園,為韓國最早被指定為國立公園的名山。正如其佔地之遼闊,整個國立公園內有無數值得探訪的觀光名勝,如位於慶尚南道地區的雙蹊寺、七佛寺、花開溪谷、青鶴洞、道人村等,觀光資源十分豐富。


首爾(鍾路區)


仁川(中區)

實尾島是電影《實尾島》的拍攝地,隨電影升溫而成為新興的旅遊景點。雖然電影拍攝當時的種種設置如今都已拆除,但實尾島較其它島嶼鮮明不同的幽靜閒暇的環境,還是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電影觀眾。現在還沒有直接進入實尾島的方法,只有一條沙堤將實尾島同舞衣島連接起來。因此,遊客須得等到海水退潮時方能步行入島。相連的舞衣島因實尾島海水浴場及成片的鬆林,也是著名的避暑勝地。在實尾島拍攝的電影《實尾島》以韓半島南北分裂為背景,講述了由政府一手創立又遭遺棄的“684特種部隊”的故事,是韓國電影史上首部觀眾數突破千萬的電影。  


慶尙南道(昌原市)

慶尚南道馬山地區鄰近海洋,因此發展出許多海產美食。不論是香辣的辣燉鮟鱇魚或是湯頭甘醇的河豚料理,亦或是漁市裡的新鮮活魚料理,都是馬山地區引以為傲的美食。其中,辣燉鮟鱇魚是最具代表性的。香甜的肉質加上特別的調味,是他地所難以比擬的。另外,鮟鱇魚含有豐富維他命A,對皮膚美容有所幫助,又因脂肪部分不多,對消化來說也沒有負擔。料理中又加入許多蔬菜,促成為他命C的攝取,既健康又美味,來到馬山一定不能忘記品嘗。 * 由來 馬山午東洞辣燉鮟鱇魚街的發展是從很久以前,一位於午東洞賣鰻魚湯的老奶奶開始。她將鮟鱇魚加入大醬、辣椒醬、大蒜、蔥等一起蒸煮所形成,也就是將河豚的料理方法用在鮟鱇魚上,此後作為下酒菜獲得不錯的反響。到1960年代中期才開始加入各種蔬菜,演變成今日的辣燉鮟鱇魚。 此後午東洞的辣燉鮟鱇魚餐廳一個接一個開張,形成一條辣燉鮟鱇魚街。現共有20多間店家。 * 鮟鱇魚料理 1) 辣燉鮟鱇魚 2) 鮟鱇魚湯 3) 鮟鱇魚白蒸肉 4) 鮟鱇魚炒海鮮 5) 鮟鱇魚烤肉


全羅北道(益山市)

史蹟第87號的益山雙陵,是位於全羅北道益山墳墓。因2個墳頭在南北約150m之間,所以稱之為雙陵。其中北方較大的陵是末通大王陵,也稱為大王墓﹔規模較小的陵則被稱為小王墓,推斷墳墓的主人是曾為百濟王的武王與其夫人善花公主。 * 益山雙陵的大小與結構 : 益山雙陵挖掘當時所測高為3.1m,兩墓的寬約0.5km。現在補修後大王墓的半徑為30m、高5m,小王墓的半徑24m、高3.5m。


慶尙北道(安東市)

雲興洞五層磚塔建於統一新羅[AD654∼935]時期,是一座用長27.5公分、寬12.5公分、厚6公分的無花紋磚石壘砌而成的高8.35公尺的磚塔。塔原高7層,1598年壬辰倭亂[1592~1598間日本兩次入侵韓國引發的戰爭]時金銅塔尖部分遺失,韓戰時又部分受損。現存的磚塔修復於1962年。據說磚塔所在位置原是法林寺的舊址,距離塔西5M處的棟竿支柱就是最好的證明。從磚塔每層供放佛像的神龕和塔頂的瓦片上還能看出磚塔前風行一時的木塔的影子。磚塔的2層南面花崗岩基石上刻有兩具仁王(佛教中的守門神)像,爲整座磚塔更添了幾分美感。東部洞五層塔位於安東火車站廣場左側的停車場內,1963年1月21日被指定爲第56號寶物。


慶尙南道(巨濟市)


慶尙北道(安東市)

高16.8公尺、寬7.75公尺的新世洞七層磚塔是韓國國內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磚塔,被指定爲16號國寶。此塔所在地區稱爲“法興里”,由此推斷該塔屬於建於8世紀統一新羅時期的法興寺。但除此塔以外,寺廟再無任何遺迹。有迹象表明現在固城李氏宗宅的所在地爲法興寺舊址。現存的七層磚塔上部已經消失,下部刻有精美的佛教保護神。據收錄安東地區歷史的《永嘉志》[安東地區歷史書,完成於1608年]記載,1487年修葺此塔時法興寺還留有3間左右的建築物。


慶尙北道(安東市)

位於慶尚北道安東市臥龍面中佳邱里的安東壩為多功能水壩,也是洛東江水系的第一座水壩。為減少每年洛東江下游例行性的洪水災害,並確保農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的足夠,於1971年4月動工,並於1976年10月全面竣工。


首爾(中區) , 市廳・光化門 

農業博物館最早於1987年開館,而後於2005年7月重新開館。館內設有農業歷史館、農業生活館、農業宣傳館等3個展覽室,展出包含2,000餘件農耕文物,以及 猶如將農村田野原封不動搬入館內的水田與旱田、傳統農家與市集的樣貌、農業遺蹟等,生動地以立體模擬空間進行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