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慶州市)

位於慶州市南方的南山是登載為自然遺產的名山,其中最高峰被稱為高位山或天龍山,純韓文則被稱為「 Surime」。 韓國傳統料理體驗館「 Surime」則是無形文化財第38號朝鮮王朝宮廷料理的傳人─黃慧性老師以及宮廷料理專門料理師─白美淑老師,為 了實際製作並且保存宮廷料理所設立的傳統料理體驗館。採取會員制的方式營運,現在則以一般民眾、專門料理師、外國人為對象,舉辦各種不同的傳統飲食文化體驗活動,任何人皆可輕鬆參與。在短時間內,已有許多來自韓國國內以及日本等海外各國的遊客前往體驗。 Surime與被指定為文化財的崔氏宗家一起進行整修後,共計佔地500多坪,其中有保存超過100年的傳統韓屋,在此可進行各種體驗活動,會員可事前預約住宿。


慶尙北道(淸道郡)

龍岩溫泉觀光飯店提供各種附屬設施服務房客


慶尙北道(慶山市)

位在八公山冠峰下的禪本寺是新羅炤知王13年時由極達和尚創建的寺廟,並於1614年由守廰大師重建,禪本寺裡的3層石塔與冠峰石造如來坐像分別被編列為地方有形文化財地115號與第431號寶物。據說若誠心向如來坐像許願的話,願望會實現。而此地最有名的就屬”八公山紗帽岩佛祖”,因此即使廟宇東方紗帽岩佛祖所在之處稍有些陡峭,但慕名而來的香客依舊不斷。”紗帽岩佛祖”是統一新羅石代的石佛坐像,高約4公尺,因為頭上有塊像斗笠依樣的板石,因此命名為紗帽岩。紗帽岩又被稱做藥師如來佛祖,當時教化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如來實行菩薩道時設下了12個又大又神聖的願望,此後百姓便供奉它為佛祖。


慶尙北道(永川市)

位於慶尚北道永川市八公山的銀海寺是與大韓佛教曹溪宗第10教區本寺桐華寺同為八公山的代表寺院。 於新羅憲德王1年(809年)由惠哲國師在海眼坪所創建,開始叫做海眼寺。之後在高麗、朝鮮時代經過多次重建,於1546年(明宗1年)遷移到現址新建。此時設立了法堂與碑石,並被封為朝鮮仁宗的胎室,且改稱銀海寺。 現在境內有大雄殿、寶華樓、說禪堂、尋劒堂等,以及百興庵、中巖庵等8座附屬庵子,還有韓國佛教的專門教育院‘銀海寺僧家大學院’。主要文化財包含國寶第14號居祖庵靈山殿、寶物第790號百興庵極樂殿,裡面收藏了寶物第486號須彌壇、第514號雲浮庵靑銅菩薩坐像、第1270號銀海寺掛佛幀等文化財。 另外,銀海寺附近還有展示文化財的‘聖寶博物館’,以及中巖庵的極樂窟(華巖窟)、紗帽岩、萬年松與寄寄庵的將軍水、安興瀑布等名勝地。


慶尙北道(盈德郡)

盈德迎日節為郡民與觀光客一起同樂交流,許下新年新希望,並共同體會日出感動的冬季代表慶典。今年迎來第20屆的2016盈德迎日節,以「朝氣蓬勃的一年新開始,與大海一同!與盈德共度!」為主題,於三思海上公園一帶舉辦。


慶尙北道(高靈郡)

由佔畢齋金宗直先生的後代們一起打造的家庄-開室村,村莊入口處可以清楚看到吸引眾人目光的朝鮮時代兩班家生活模式的古宅街。這個村莊80%維持著傳統韓屋的樣子,自然景觀與屋瓦線相互融合,散發著滿滿的農村情趣。村莊內有戊午史禍時受罪的佔畢齋金宗直先生宗宅(民俗資料62號)、道淵齋(文化財資料第111號)等,附近大伽倻博物館內有金宗直先生的紀念室,展示著有形文化財第209號的佔畢齋文籍遺品。 農協在2003年指定開室村為farm stat村莊,是有著傳統與農村體驗等豐富活動的最優秀村莊,各種採集收穫體驗(地瓜、草莓、辣椒、插秧)、傳統飲食體驗(麥芽糖、年糕、油蜜果、豆腐等製作)、傳統遊戲體驗(盪鞦韆、跳跳板、腳踏碓、鐵環、投骰遊戲、打木球、踢毽子)、傳統教育(禮節教育、傳統茶試飲、七帖飯床受禮)、製作體驗(竹子水槍、傳聲桶、風箏製作、稻草工藝、陶瓷器製作、天然香皂製作、押花工藝)、自然體驗(抓泥鰍、搭木筏、冰上雪橇、野生花觀察、觀賞鬥牛、古老傳說地觀覽、動物農場、製作野生花盆)等,眾多四季皆可體驗的活動應有盡有。還可以入住傳統韓屋,在經過長久歲月的開室村古宅內,體驗傳統文化與古老的歷史。


慶尙北道(淸道郡)

慶尚北道清道郡的清道韓屋學校,坐落於觀光勝地落臺瀑布的南山山腰上,是一個培養木匠(以木頭製造房屋、家具、器具等的人)的教育場所。 這所學校以傳授用自己的雙手建造賦予韓國傳統美著稱的韓屋的方法為名。進入韓屋學校,庭院旁是俯瞰清道郡全景的好地點,旁邊的大松木屋(屋頂以紅色松木覆蓋的房子)讓人印象深刻。 韓屋學校的課程有木匠養成課程、專門課程、親手造屋課程和韓屋窗櫺製作、刨子、木材砍伐等實習體驗,以及烤番薯、搗年糕和關於韓國傳統家屋的討論等,也有專為兒童準備的韓屋文化體驗。每個季節提供多樣的節目,適合親子共遊的好地方。


慶尙北道(盈德郡)

被全國第一的清淨海域與鬱蒼的海松林環繞的昌浦里東海岸一帶,在1997年2月的大型火燒山事件後成為廢墟,經過4年間的努力,現在重新成為擁有秀麗海岸絕景與無人燈塔的人工公園。公園內有火燒山後所留下的焦木所製成的枕木階梯步道,還有供人拍照及舒適照明的展望台與休憩空間涼亭,以及魚類雕刻品18件,伴隨著現場播放的音樂。野生花與當地樹種的自然學習場內種有水仙花、海菊、雛菊等15種野生花30萬珠,與海棠花、冬柏、欒樹等8種鄉土樹種7萬株。


慶尙北道(龜尾市)

洛東江長506.17km、流域面積2萬3384.21㎢,為繼鴨綠江之後的韓國第二大江。起自江原太白咸白山(1,573m),上流部分以安東為中心,匯集了半邊川等多條支流,往西曲流後,在咸昌附近再次以向心狀流入乃城川、嶺江等支流,接著流路往南,在尚州南部與渭川、在善山附近與甘川、在大邱附近與琴湖江、在南旨附近與南江匯合後,流路轉東,在三浪津附近結合密陽江並往南流入南海。 洛東江意指「流淌於駕洛國(或稱伽倻)東側的江水」,過去曾是伽倻所在地的慶尚北道的高靈、尚州、善山、慶尚南道的陜川、宜寧、咸安、固城等地皆位於洛東江的西側,而從這些地區來看,洛東江則是位於東側。高麗時期所編撰的《三國遺史》中,將洛東江標示為「黃山津」或「伽倻津」,但在朝鮮初期的歷史地理誌《東國輿地勝覽》則將洛東江寫作「洛水」或「洛東江」,同時記載著:「洛東江位於尚州東側36里處」。18世紀由李肯翊所編寫的《燃藜室記述》中也寫道:「洛東江指尚州之東」,之後在金正浩的《大東輿地圖》中也標有「落東江」的名稱。由此可知,今日所使用的洛東江之名早在朝鮮初期便開始使用。


慶尙北道(星州郡)

歌詠「生、活、希望」,為期4天的星州生命文化節,將自2015年5月14日至17日於星州郡城外林一帶舉行。在當地特產香瓜散發甜美香氣的初夏,不妨前來星州造訪代表生命誕生的胎室、代表人類生活的漢津村,以及代表死亡的星山洞古墳群等極具意義的景點,一次學習、體會生命從誕生至終結的人類生活史,品嚐美味的香瓜,在此度過愉快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