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廣域市(東區)

從東大邱站搭乘公車前往八公公園飯店約需40分鐘的車程,在八公公園飯店可以欣賞八公山的四季變換,更可享受溫泉設施。


忠淸北道(丹陽郡)

* 大自然鬼斧神工打造的門-石門 * 於島潭三峰往上游逆流而行約200m,左側江邊可以看見高約數十尺、呈虹橋狀的石柱,這正是丹陽的著名景點石門。石門是由兩塊巨大的石柱,以及一塊橫躺於上的岩石自然形成的門,這樣壯觀神秘的奇景,也使石門名列丹陽八景中的第二景。 在石門的左側有一個石窟,石窟內則有仙人田。相傳過去天界的麻姑仙女為了儲水而下凡,卻不小心遺失了髮簪,為了找髮簪的麻姑以手挖地,形成了99畝肥沃的農田。麻姑見到此處比天界還美的景致,決定在此過著農耕生活,而這片寬廣的田地也因仙人曾於此務農,而被稱為「仙人田」。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江華泥灘總面積約105平方公里,尤其是如此里、東幕里、東檢里等地相連的西南地區的泥灘共達90平方公里,佔據了約86%的面積。江華島是由漢江、禮成江、臨津江沖積而成,水將將泥沙帶到下游後慢慢堆積後,形成了小島。江華地區不僅有非常多的島嶼,海岸亦有許多深入陸地的峽灣。而因為水流和緩,故周圍的泥灘相當發達,泥灘現在亦以非常快的速度面積在擴大。特別是摩尼山南邊、席毛島、注文島、乶音島的西南邊,在退潮時所形成的泥灘更有長達10km。江華泥灘中心不僅有建築物,周邊還有可以觀察候鳥的地方,以及宣傳泥灘相關資訊並提供體驗泥灘的機會。


全羅北道(完州郡)

大芚山位於蘆嶺山山脈,可俯瞰金堤的萬頃平原,也是錦山地區獨據整座山的道立公園。被稱為湖南小金剛的大芚山,山頂包括一座摩天台(高878公尺),可以觀看向四周延伸出的各座山脈和諧連在一起的美麗景象,如七星峰、將軍峰等高聳挺立的岩峰,還有三仙岩、龍門谷、金剛門等各種奇岩怪石與蔥鬱樹林相連協調的秀麗山色。摩天台沿著北邊的山稜,會形成一個夕照台區域尤其壯觀,在夕照台觀賞日出日落的景色實為一大享受。在1977年被指定為道立公園,為了迎接更多旅客前來遊覽,特別增設纜車及金剛吊橋等設施以利使用。搭乘纜車到山上僅需5分鐘路程,下車後沿著陡峭的階梯向上,即可見橫穿懸吊在王岩及立石臺之間,高達81公尺及長及50公尺的金剛吊橋。鄰近有珍山太古寺及雲洲安心寺等歷史悠久著名的寺廟。 ※ 金剛通門-同心岩、金剛岩、藥水池、三仙岩、王冠岩、摩天台  龍門谷-將軍峰、七星峰


慶尙南道(河東郡)

雙蹊寺位於智異山南麓,與華嚴寺同為代表智異山的著名古寺。新羅聖德王23年(723年)義湘的弟子三法修建了此寺,並起名爲玉泉寺。840年真鑒國師從中國把茶樹的種子帶來,種在寺的周圍,將其更名爲雙蹊寺。現存的寺廟是壬辰倭亂(1592-1598)時遭到毀壞後重建的。前往雙蹊寺的最佳時期是春季。從花開市場到雙蹊寺入口的路上,60年樹齡的合抱櫻樹盛開,仿佛進入了夢幻世界。這就是有名的花開市場十里櫻花路。據說凡是走過這條路的戀人們都必能終成眷屬,因此也叫婚禮路。沉醉於櫻花美景中,步行40-50分鐘左右,便到了雙蹊寺。經過售票處前面的小橋,左右有兩塊巨岩,上面分別刻著「雙蹊」和「石門」兩個大字。據說這是新學的大學者崔致遠(857-?)用拐杖的一端所書。雙蹊寺中心是大雄殿,其前面的庭院內有「真鑒禪師大空塔碑」,碑文也是崔致遠創作並書寫,這是韓國四大金石文之首。此外大雄殿東面的雙蹊寺磨崖佛是將巨大岩石的一面挖出一大塊後,刻出如來坐像的浮雕,雕像很厚,十分獨特。此外八泳樓是佛教音樂的發源地。據說韓國佛教音樂的創始者真鑒禪師(774-850)在中國學習佛教音樂後歸國,創造了符合韓國民族特點的佛教音樂――梵唄,這裡出了許多優秀的梵唄名家。真鑒禪師看到魚兒在蟾津江中躍出水面,遂以八音律創作了《魚山》,因此這裡被稱爲八泳樓。雙蹊寺與茶有著很深的聯繫。新羅興德王3年(828年)金大廉出使唐朝後回國時將茶樹種子首次帶回國,並奉王命將其種在智異山南面雙蹊寺一帶,這裡便成了韓國最早的茶葉栽培地。


光州廣域市(光山區)

光州松汀站位於光州廣域市的光山區,是包含自龍山站、木浦站出發的KTX,以及湖南線、慶全線所有列車的停靠站。由於設有光州地鐵1號線地鐵站與市外巴士客運站,也使光州松汀站的交通連接變得更為便捷。


京畿道(華城市) , 水原

* 隆陵隆陵是朝鮮第22代王正祖的父親莊祖(思悼世子,1735-1762)與其妃子獻敬王后(1735-1815)洪氏的合葬陵墓。莊祖是朝鮮第21代王英祖的次子,1736年(英祖12年)被冊封為王世子。雖然在各個方面都展現出王世子優秀過人的一面,但1762年被父親英祖關在米缸內致死。莊祖的陵墓原本是在京畿道楊州郡拜峰山,其子正祖即位後將陵墓遷至華城的華山,命名為顯隆園。而後推尊其為莊祖,再遷至現在的位置,更名為隆陵。 獻敬王后即惠慶宮洪氏,1744年被冊封為世子嬪。送走橫死非命的丈夫後,於1795年花甲之年,在姪子洪守榮的請求下,寫下了以思悼世子的慘變為中心的自傳性回憶錄-《閑中錄》。其極具歷史價值,而後《閑中錄》與《仁顯王后傳》被稱為宮廷文化的雙璧。位在京畿道華城市安寧洞的隆陵,由於是世子的墓,所以也設有刻著牡丹與蓮花花紋的屛風石,另外上、下階的空間設計是依照王陵的形式所建設。上階配置有陵寢、 魂遊石、望柱石,下層則是文人石、武人石、石馬。* 健陵健陵是正祖(1752-1800,在位期間1776-1800)與其妃子孝懿王后(1753-1821)金氏的長眠之地。 依照正祖的遺言將其安葬在離父親陵墓隆陵不遠的地方。正祖是莊祖與獻敬王后(惠慶宮洪氏)的二子,於1959年(英祖35年)8歲的時候冊封為王世孫。在黨爭的漩渦裡登上王位的正祖,在位24年間實施蕩平策重整國政,並設立國家圖書館-奎章閣,為學術研究留下相當大的功績。其妃子孝懿王后是金時默的女兒,1762年10歲的時候被冊封為世孫嬪。1776年正祖即位,其亦成為王妃。生平生活簡素,1821年(純祖21年)在昌慶宮的慈慶殿辭世,享年69歲,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健陵雖然也是合葬陵,卻沒有完全跟著隆陵建設, 但除了沒有屛風石,而以欄干石代替的差異之外,其他建設方式幾乎和隆陵相同。這也反映出當時在建設是有考慮到健陵必須比父親陵墓儉素的孝道禮節。健陵與隆陵一起被指定為史蹟。


首爾(江西區) , 首爾西部

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韓國戰爭中,為了抵抗北韓軍隊的侵入,陸軍第1師團11、12、15連隊等所屬的1,100多名士兵退至金浦地區,於6月26日~30日在開花山附近與敵軍展開激烈的鬥爭。但是最後,這些士兵們與本部失去聯系,彈藥耗盡,最終為國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紀念這些護國人士,安撫他們的靈魂,於1994年在開花山設立了慰靈碑,每年的6月28日亦會在此進行悼念祭。* 規格 - 碑石高度 4.7公尺 * 建立者 - 陸軍第1師團等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位於首爾特別市大學路的韓國料理專門店。主打菜品是豬排骨。炭烤專賣店。


全羅北道(高敞郡)

位於全羅北道高敞郡雅山面三仁里的兜率庵,是禪雲山(又名兜率山)禪雲寺附近的佛庵,與禪雲寺皆為百濟時代(BC18~660)創建的佛教寺院。 禪雲山雖然海拔不高,因火山作用之故,形成有著巨大岩石的垂直岩壁,山峰處處皆有奇岩怪石,自然景觀相當秀麗。優越的景致也吸引眾人遊客前來造訪。而座落於峭壁絕景間的兜率庵,寺院內有兩間僧侶寮舍,後面的山路上方則為羅漢殿(文化財資料第110號),由右側順著層層石階拾級而上,則可見到建於岩壁之上的兜率天內院宮(文化財資料第125號)。 特別的是在兜率庵西邊岩壁七松臺處,還有高13m、寬3m的巨大磨崖佛坐像(寶物第1200號),於兜率庵內院宮內還供奉著金銅地藏菩薩坐像(寶物第280號),妥善保留高麗時代(918∼1392)後期佛像的樣貌,整座佛像優雅而精致,可謂當時最高的傑作。